第142章 为什么给你们京州财政补贴?(1 / 1)

星期一一大早。

陆保川起床后早早地来到了机场,一行人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至于,高芳芳和两个孩子,已经提前一天回去了。

没必要和他们凑到一起走。

这次来汉东时,是陆保川和高芳芳两个人一起来的。

再回去,他的身份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

看着身后跟随的众人,陆保川心中升起万丈豪情,走出了千军万马随行的气势。

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到了京城机场。

京州市驻京办的吴主任,带领几位同志已经等候多时了。

接到他们后,吴主任热情的给陆保川介绍驻京办的同志。

然后,综合科的同志自行带入角色,开始介绍今天的行程安排。

一些相关会议,他们已经与部委对接好了。

因为有他们提前做好了安排,陆保川等人很快就安顿好了。

这个时候,陆保川已经顾不上休息了,因为这次进京时间紧任务重。

需要去的部门特别多。

发改委、财政部等涉及部门,都要挨个去汇报工作,还有相关的银行需要洽谈专项贷款。

而且,他还不只是这一项任务。

这是他以陆家领军人的身份,第一次公开亮相,都已经到了人家的部门了,一些亲朋故旧那里都必须亲自去拜访一下。

来到驻京办做简短的停留,其他人都去办理入住。

陆保川则进入休息室洗了把脸,强打起精神来。

因为,下午不只是安排了一些例行会谈,他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会面。

来到京城怎么能不见一下老领导呢,关键是老领导还主管着财政工作。

所以,他提前主动给老领导打了一个电话。

一会,财政部的关部长要亲自接见他。

以前在资源部任职时,关部长就对陆保川的期待很高。

当然,这也与他的表现分不开,一份能源规划战略,直接改变了国家能源的布局。

就连老领导都跟着受益,这样的下属谁能不喜欢?

如今老领导担任财政部长,算是高升了。

因为如今这个财政部长的职位,是由院委员兼任的。

所以他必须打起精神来,争取先把老领导说服,取得一个不错的开门红。

......

正在此时。

财政部部长办公室里。

部长秘书正在汇报今天的行程安排,特意提到了一会陆保川的到访。

因为这项安排,是领导亲自加上去的。

从这足以看出,部长对于这位陆保川同志非常重视。

作为秘书,他必须适时提醒一下。

关部长拿出一份报告,询问道“这份请示文件,是京州市递上来的吗?一会保川同志就到了,他们的请示文件,我要好好研究一下。”

“这是他去京州以后,搞出的第一个大动作,可能院里的主要领导也会过问的。”

听到这句话,秘书连忙摇头,解释道“领导,您手中的这份文件,不是他们京州市的正式申请文件!”

“正式的文件正在走流程,目前还没到咱们部里。但是,我知道您很关心这件事,您手中的这份,是我向京州的同志们要来的。”

听到这,关部长摇摇头,故意板着脸说道“他们京州的手续还没到,人倒是先到了,这事也就是他能干得出来!”

“一会等陆保川人到了,我倒要看看,他向我汇报什么?”

这句话秘书听后,点了点头没有接话。

因为对于自家领导的脾气,他还是很了解的。

别看现在板着脸,说的煞有其事。

但是,以领导对于陆保川的器重程度来说,等一会真正见了面,这个样子肯定是绷不住的。

最后临走时,肯定又是一通夸奖,每次都是这样的结局。

对此,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半个小时后,陆保川在秘书的指引下来到了这间办公室。

双方见面后,陆保川走到办公桌前,亲切地称呼道“部长好!”

“老领导,一段时间不见,您还是....”

关部长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直接询问道“这些客套话,就不必说了!”

“你们的请示呢?保川同志,我们还没见到你的请示,你已经站到这里。连个最基本的文本依据都没有,你来汇报什么呢?”

听到这句话,陆保川并没有慌乱,因为对于关部长的脾性,有着足够的了解。

这可吓不住他。

陆保川面带微笑,继续说道“部长,您说的这个情况,是我们故意为之。我必须先向您汇报我们的思想理念,获得您的认可后,才敢带着报告过来。”

“如果请示报告到您这里,我们才来汇报工作思路,那就是我们失职,就太不像话了!”

关部长露出了微笑,示意陆保川坐下说。

其实,请示报告没到财政部很正常,这份请示文件,必须先经过发改委的审批。

他们京州的地铁项目,地方上刚刚完成立项等手续。

速度再快也要有个过程。

中央部委不同于地方,对待这样的财政补贴的申请,是非常慎重的。

需要考量各个方面的利益。

“哈哈....”

陆保川坐下后,端起桌上的茶叶品尝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

这个茶叶是关部长的一位老部下从南方某省送来的,这个口味有些奇特。

陆保川以前过来时,都会专门品尝一下。

“保川,这盒茶叶送你了!自从你去了京州以后,它就没人动过了,我也喝不惯这个味道。看来除了你,没人懂得欣赏品尝了。”

“谢谢老领导,那我就不客气了!”

简单的闲聊几句后。

关部长脸色变得严肃,开始说起了正事,“你们京州市的地铁项目方案,我已经看过了。”

“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都在申报地铁项目。各项财政补贴的申请报告,堆积的我这张桌子上都快放不下。”

“国家的财政专项资金有限,无法同时满足这么多的项目。这就涉及到优化财政资源分配的问题,既要保证效率公平,还要考虑政治因素。”

“最后,把这笔钱花在最关键的地方。”

“在这些申报的城市当中,你们京州的人口规模不是最大的,经济实力也不是最强的,甚至发展速度也不是最快的!”

“那么多城市都在修地铁,大多都是靠地方财政自行解决。中央为什么要给了你们财政补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