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起身,恭敬地说道:“此地向善修行之人,无不祈望下一世能转到你中华唐朝托生。
方才远远望见老师衣冠华美,器宇非凡,果真是前世有大修为,今生才能有这般福泽!”
唐僧闻言,笑道:“惶恐!惶恐!弟子不过是个行脚僧,哪来什么福泽。
院主在此静心修行,自在闲养,这才是享福呢!”
说话间,二人已来到正殿。唐僧先上前拈香拜佛,随后招呼三个徒弟:“徒弟们都过来。”
先前说话时,孙悟空三人都远远站在一旁,又都背对着,院主并未留意。
此刻三人转过身来,院主看清他们的面目,吓得失声大叫:“爷爷哎!你这几位高徒怎的生得这般丑样?”
唐僧忙解释道:“丑是丑了些,却都有些真本事!我这一路西行,多亏他们照护呢。”
此时,从后殿又转出几个和尚。
院主当即引见道:“这位老师是从中华大唐来的,那三位是他的门下高徒。”
众僧见状,心中惊喜各半。惊的是唐僧徒弟样貌实在吓人,喜的是生平竟有幸遇见来自唐朝的高僧。
有和尚忍不住问道:“老师从中华大国来此,是要做什么?”
唐僧答道:“我奉唐王御旨,前往灵山拜佛求经,路过宝刹,一来想问问此地地名,二来也想化顿斋食。”
众僧闻言,更是欢喜,连忙邀请师徒四人进后室方丈歇息。
那方丈里有几个正在做斋饭的和尚,先前引路的和尚进去高声叫道:“你们都来看看中华人物!
原来中华有生得俊的,也有生得丑的,俊的真是难描难画,丑的却也十分惊奇!”
那许多和尚闻言,都围上前来见礼,唐僧一一还礼。
礼毕之后,众人分宾主落座,小和尚奉上香茶。
唐僧这才问道:“贵地唤作什么名字?”
有和尚答道:“此地乃是天竺国外郡,名叫金平府。”
此时正是贞观二十七年,师徒四人西行的第十五年,正月。
唐僧又问:“贵府离灵山还有多少路程?”
和尚回道:“从这里到天竺京都有两千里路,这是我们走过的。
到灵山去的路,我们却不曾走过,不敢妄言。”
唐僧听后,连连称谢。
不多时,有和尚端上斋饭。
唐僧师徒吃过斋饭,便起身准备告辞,却被众僧拦住劝留:“老师且宽住一两日,不妨趁着元宵节,在我这金平府游赏一番。”
唐僧有些惊诧,说道:“弟子一心赶路,只知山水无尽,心中所想多是逢魔遇怪,竟把这光阴都错过了!不知何时是元宵佳节?”
众僧笑道:“老师虔心拜佛悟禅,自然不以这些俗事为念。
今日乃是正月十三,晚上便要试灯,后日十五便是上元节,一直要热闹到十八九日方才谢灯。
我这金平府的百姓向来喜好热闹,本府太守老爷又勤政爱民,到了上元节,各处都是张灯结彩,彻夜笙箫,更有一座‘金灯桥’,是上古流传至今的景致呢。
老爷们且宽住几日,我这荒山陋寺,还是管待得起的。”
唐僧见众僧盛情难却,不好再推辞,便答应住了下来。
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齐鸣,原来是街坊上的信众们前来送灯献佛。
唐僧师徒也出来观望了一番,之后便回房安歇了。
次日,慈云寺的僧众早早地就送上了早斋。
师徒四人吃过早斋,又去后园闲游了片刻。
随后,便随着众僧一同去看那灯会,又到东城门关厢附近游赏了一番,一直到二更时分,才回寺里安歇。
次日天刚放亮,唐僧便对慈云寺的众僧人恳切说道:“弟子素来有扫塔的心愿,如今恰逢上元佳节,寺中清净,不如烦请院主打开塔门,让我了却这桩心愿才好。”
众僧听了,当即殷勤地引着唐僧来到塔前,打开了尘封的塔门。
沙僧早已取来袈裟候着,唐僧接过袈裟,庄重地披在身上,先在塔下的佛像前焚香祷祝,礼拜完毕,才拿起扫帚细细清扫第一层。
待第一层扫完,他将袈裟脱下交予沙僧收好,随后一步步登上第二层,逐层向上清扫,直到塔顶。
这塔每层都供着佛像,四面皆开着窗棂,唐僧扫完一层,便会凭窗眺望片刻,赏玩一番塔外的景致。
如此一层层扫来,待清扫完毕,已是暮色四合,寺中各处早已点起了昏黄的灯火,映得庭院一片通明。
这夜正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唐僧下塔后,众僧纷纷上前来邀:“老师,前几日我们只在寺中与关厢一带看了些灯景,今日才是正节,城里的灯会才叫热闹,咱们一同进城去观赏如何?”
唐僧本就喜这节庆盛景,闻言欣然应允,于是师徒四人便跟着众僧一同往城里观灯去了。
此时的城中,正值金吾不禁之夜,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只见四处都是欢庆的人群,有跳着欢快舞蹈的,有踩着高跷往来穿梭的,有装扮成鬼怪模样逗乐的。
还有骑着大象游行的,东一群西一伙,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热闹得如同沸腾一般。
众人在人流中缓缓挪动,好不容易才挤到金灯桥,只见桥中央赫然立着三盏金灯,每盏都有米缸那般大小。
竟是用细如发丝的金丝编织成两层阁楼的模样,镂空的花纹精巧无比,在灯火映照下愈发显得晶莹剔透。
灯内里是薄如蝉翼的琉璃盏,光可幌月,盏中灯油正燃着,散发出一股奇异的香气,丝丝缕缕飘入鼻间,令人心旷神怡。
唐僧不禁驻足,好奇地问道:“这灯里用的是什么灯油?怎的会有这般奇特的香气扑鼻而来?”
众僧忙解释道:“老师有所不知。这金平府后方有个旻天县,县域方圆二百四十里。
每年县里核定徭役,专设了二百四十家灯油大户。
府里其他徭役倒还罢了,唯有这灯油大户最为劳累,每家一年要耗费二百多两银子呢。
这油可不是寻常之物,名叫酥合香油,一两油能值二两银子,一斤便要三十二两。
您看这三盏灯,每缸里盛着五百斤灯油,三缸便是一千五百斤,单是油钱就有四万八千两,再加上金丝、琉璃盏等杂项。
算下来足有五万两银子,可即便如此,也只能点三个夜晚罢了。”
孙悟空在一旁听得咋舌,忍不住问道:“这么多灯油,怎的就只能燃三个夜晚?”
“这每口缸里都有四十九个大灯捻,都是用灯草扎成衬把,外面裹着丝锦,粗得有鸡蛋那般,烧起来极费油。
今夜等佛爷现身之后,到了明晚,灯油便会耗尽,灯火也就昏昏沉沉的了。”
一旁的猪八戒听了,笑嘻嘻地打趣道:“依我看,怕是那佛爷把灯油都收了去享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