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回到长安 唐王接见(1 / 1)

那唐太宗自从贞观十三年九月,往前三日送唐僧出城后。

到了贞观十六年,便命工部官员在西安关外建造了望经楼,专为日后迎接唐僧取经归来所用。

此后每年,唐太宗都会来这楼上观望几次。

巧的是,这一日,他正摆驾来到楼上。

忽然望见西方天空中漫天祥瑞,香风阵阵。

转眼间,唐僧师徒四人已现身楼下。

唐太宗连忙领着一众官员下楼相迎,惊喜地问道:“是御弟回来了?”

唐僧见状,倒身便拜。

唐太宗赶忙上前搀扶,又指着孙悟空三人问:“这三位是何人?”

唐僧答道:“是弟子在路途中收的徒弟。”

唐太宗大喜,转头吩咐侍官:“快把御马车备好,请御弟上马,随朕一同回朝。”

唐僧谢恩后上了马,身后孙悟空擎着金箍棒紧紧跟随。

猪八戒与沙僧则一边扶着马,一边挑着经担,跟着唐太宗一同返回长安。

长安城的洪福寺里,有僧人发现几株松竹竟都朝着东边倾斜。

十分惊讶地说道:“怪哉!怪哉!夜里也没刮风,这树怎么都扭头朝东了?”

这时,有个唐僧当年的旧徒忽然叫道:“快拿衣服!师父取经回来啦!”

旁人不解,问道:“何以见得?”

那旧徒道:“当年师父西去时曾说过,‘我走之后,或许三五年,或许六七年。

只要见松树枝头向东,便是我回来了。’我师父佛口圣言,定然不会有假!”

僧众们赶忙披上僧服,急忙跑出寺外。

到了西街,就听有人四处传扬:“取经人回来啦!取经人回来啦!万岁爷已经把他们接进城里啦!”

僧众们连忙又往前跑,转过街角,正好遇见圣驾,只是圣驾当前,不敢失了礼数,便随着街上的人流一同往前。

转眼间到了宫门外,民众停下脚步,唐僧师徒四人跟着唐太宗径直进入王宫,在殿前的玉阶上等候旨意。

唐太宗传召:“御弟上殿。”

唐僧进殿行拜礼,唐太宗赐了座,又招呼他的徒弟们把经书呈上来。

孙悟空三人从经包里一一取出经书,由近侍官上前接过,呈给唐太宗。

唐太宗问道:“有多少经书?是如何取得的?”

唐僧答道:“弟子在灵山拜佛求经,承蒙阿傩、迦叶二位尊者引至珍楼赐斋,又在宝阁传经。

只是二位尊者索要人事,弟子未曾备得,他们便传了无字经书。

归来的路上,有妖风夺经,经书被满天抛洒,我们收拾齐备后才发现取的是无字空本。

于是弟子等人又返回灵山拜求,佛祖说‘此经成就之时。

有比丘圣僧下山到舍卫国赵长者家念诵一遍,保佑他家一家老小生者安康,亡者超脱。

只讨回了三斗三升麦粒黄金,这还是贱卖了,只怕子孙后辈没钱使用。

’弟子等这才知晓,二位尊者索要人事之事,佛祖是知晓的,只得将钦赐的紫金钵盂奉上,才求得有字真经。

此经共有三十五部,从各部中拣出几卷,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正好合一藏之数。”

唐太宗听后十分欢喜,说道:“光禄寺设宴,在东阁款待御弟。”

说着,目光落在阶前孙悟空三人身上,见他们容貌奇特,又问:“三位高徒都是外国人吗?”

唐僧叩首道:“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弟子唤他孙行者。

他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只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

被佛祖困压在西番两界山的石匣之内,承蒙观音菩萨劝善,他情愿皈依。

弟子行至那里时将他救出,一路上多亏他保护。

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弟子又唤他猪八戒。

他原本在福陵山云栈洞,因在乌斯藏高老庄作怪,也蒙菩萨劝善,被行者收伏,一路上牵马挑担,功劳不小。

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弟子唤他沙和尚。

他本是流沙河的妖怪,也蒙菩萨劝善,皈依我佛。

至于这白马,却不是主公所赐。”

唐太宗疑惑道:“毛色看着一样,怎说不是?”

唐僧解释道:“弟子行至蛇盘山鹰愁涧时,御赐的白马被这马吞吃了,是行者请来菩萨解难,才知这马是西海龙王之子。

也多亏菩萨劝善,叫他变作白马,与先前的白马一模一样。

去时骑乘,归来时驮经,着实劳累了。”

唐太宗听后大为称赞,又问:“御弟远涉西方,一共走了多少路程?”

唐僧答道:“弟子听闻菩萨说,共有十万八千里。

途中未曾仔细数算,只知历经了一十四载寒暑。

日日翻山,日日越岭,遇到的树林没有小的,遇到的江河没有不宽阔的。

还经过了几座王国,都有印信为证——徒弟,快把通关文牒呈给主公查验。”

唐太宗接过文牒,见正是贞观十三年自己亲赐的那一份,笑着说:“如今已是贞观二十七年了!”

又看文牒上印着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

一一查看过后,便收了起来。

不多时,当驾官登殿请众人赴宴,唐太宗便与唐僧携手前往,又问唐僧:“你的高徒们懂礼节吗?”

唐僧答道:“劣徒都是山村旷野里的妖身,不懂我中华圣国的礼数,还望主公恕罪。”

唐太宗道:“不怪!不怪!且请三位高徒同去东阁赴宴。”

唐僧谢恩后,招呼孙悟空三人一同前往。

到了馆阁,唐僧师徒与文武百官侍立左右,太宗皇帝坐在正当中。

殿内歌舞吹弹,场面整齐肃穆,众人一同尽享这一日的欢娱。

当天傍晚,众人谢恩退席。

唐太宗回宫,众官员也各自回府,唐僧师徒四人则被洪福寺的僧众迎了去。

刚进山门,众僧便齐声道:“师父,这树头今早忽然转向东边,我们记着师父的话,就出城迎接,果然是师父回来了!”

唐僧也是喜不自胜,与众人寒暄个不停。

此时的猪八戒,既不嚷闹,也不要茶饭,和孙悟空、沙僧一同侍立在唐僧左右。

究其缘由,只因众人道果已成,身心自然宁静。

次日一早,朝堂之上,唐太宗对群臣说道:“朕思量御弟功德深厚,实在没有什么能作为酬谢的。

昨夜一夜未眠,随口吟了几句俚语,权当谢意,只是还没写下来。

——中书官,朕来念,你一一记下。”

书写完毕,唐太宗宣召唐僧觐见。

唐僧早已在殿外等候多时,听闻宣召,立即登上金殿俯伏行礼。

唐太宗将写好的文辞递给唐僧,唐僧看过之后,急忙俯首谢恩。

又启奏道:“主公文辞高深古朴,蕴含至理至德,只是不知这篇文章叫什么名目?”

唐太宗道:“朕昨夜随心而作,只为答谢御弟,不如就叫《圣教序》吧。”

唐僧再次磕头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