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双喜临门(1 / 1)

唐家小院内,连日来都弥漫着一种柔软而喜悦的气息。

新生命的到来,如同最温暖的阳光,驱散了以往所有的阴霾与紧张。

唐清婉身体虽还虚弱,但在精心调养和下人们的悉心照料下,气色一日好过一日。

她大部分时间都卧榻休息,怀中抱着那个小小的、软软的人儿,眉眼间的温柔几乎能滴出水来。

关于孩子的名字,夫妻二人早有商议。这日,江云端着补汤坐在床边,看着妻子轻声哄着孩子,便旧事重提。

“娘子,之前说孩儿的名字,由你来定。可想好了?”江云吹了吹汤勺里的热气,递到唐清婉唇边。

唐清婉微微一笑,低头看着怀中咂巴着小嘴的儿子,眼中充满了爱意与期望:“夫君,那日听你讲岳将军的故事,妾身心潮澎湃,深感‘精忠报国’四字重逾千斤。”

“妾身虽为女子,亦望孩儿将来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于国于家有用之人。故而,妾身想为他取名‘唐越’。”

“唐越?”江云重复了一遍,等着她的解释。

“嗯,”唐清婉点头,“其一,‘越’字谐音‘岳’,取其岳将军忠勇坚毅之精神,以为勉励。”

“其二,‘越’字本身亦有超越、卓越之意。妾身希望我们的孩儿,不仅能超越父辈,更能不断超越自我,成就一番事业。”

“同时也盼我唐家,能因他而越来越好,家族昌盛。”她说完,略显羞涩地看向江云,“夫君觉得可好?”

江云仔细品味着这个名字,越想越觉得妙极。

它既寄托了对英雄品格的向往,又包含了父母对子女最殷切的期望,更暗合了家族发展的愿景,且朗朗上口。

“好!唐越!这个名字太好了!”江云抚掌称赞,“既有深意,又好听!就叫唐越!”

“希望这小子将来真能如他娘亲所愿,成为一个卓越不凡、忠勇双全的男子汉!”

定下了名字,两人相视而笑,目光交汇处满是为人父母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

小家伙仿佛感知到父母的快乐,在睡梦中无意识地咧了咧嘴,露出一个极浅的笑涡,看得江云心都要化了。

正当屋内温情脉脉之时,院外传来了王世文那特有的大嗓门,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太白兄!太白兄!大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小青领着王世文来了小院。

江云起身出了房间笑道:“王兄来得正好!我这也正有一桩喜事要告诉你!”

“我江云,有儿子了,叫唐越!刚取的名字!”

王世文虽然早已从府中下人那里得知消息,但此刻仍是配合地露出惊喜万分的神情,连连称赞:“哎呀呀!好!真好!眉清目秀,恭喜太白兄!弄璋之喜,这可是头等大事!改日定要补上厚礼!”

王世文这番恭维说得真情实感,他是真心为江云高兴。

道完喜,王世文话锋一转,脸上的兴奋之色再次浮现,压低了声音,却难掩激动:“太白兄,我今日赶来,也是有一桩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你猜怎么着?咱们那大炮!成了!彻底成了!”

“哦?!”江云闻言,精神顿时一振,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初为人父的柔软温情暂时被属于开拓者的锐气所取代,“快仔细说说!哪个环节成了?是炮身强度?还是射程?”

“何止是成了!是大突破!全面突破!”王世文激动地搓着手,仿佛那成功有他一份大力气(虽然主要是赵王和工匠们的功劳),

“自从你当了甩手掌柜,赵王殿下几乎是住在了王家庄子里,带着那帮工部来的大匠们没日没夜地钻研!你是没见殿下那劲头,比之前认真百倍!”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来:“首先就是这炮管!按你提供的思路,他们反复试验了不同的铁料配比和浇铸之法!”

“老黄头,就那个资历最老的匠宗,他带着人改进了烘范和浇铸时的降温工艺,极大减少了气泡和砂眼!

前几日最后一次试射,同样分量的火药,连轰了五炮!炮身只是微烫,你猜怎么着?一丝裂纹都没有!完好无损!”

江云听得心跳加速:“连发五炮而无损?好!太好了!”这意味着炮身的结构强度和耐用性得到了质的飞跃,具备了实战的基础!

“还不止呢!”王世文说得唾沫横飞,“射程和精度也大大提升了!还摸索出了最佳的火药配比,颗粒粗细、压实程度都定了标准!”

“现在咱们那炮,最远能打到一千五百步开外!指哪打哪不敢说,但轰个大概方位,已是十拿九稳!”

一千五百步!这个距离在这个时代,简直是恐怖的远程打击能力!江云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海战中,敌船尚未靠近,便已被己方炮火覆盖的场景。

“还有更绝的呢!”王世文神秘兮兮地凑得更近,声音压得更低,“开花弹!你之前提过一嘴的那个想法,里面塞满铁珠火药,落地会炸开的玩意儿!”

“赵王殿下带着人真给搞出来了!虽然引信还有点不好控制,时快时慢,但确实成功了好几次!好家伙,一炸一大片,威力骇人!用来对付甲板上的水手或是岸上密集的步卒,简直是屠杀利器!”

开花弹!这个概念江云只是基于前世记忆模糊提出,没想到在这个时代工匠的智慧下,竟然真的看到了雏形!这无疑是意外之喜,将极大丰富海战的战术选择!

“好!好!好!”江云激动得连说三个好字,用力拍了拍王世文的肩膀,“赵王殿下辛苦了!各位工匠辛苦了!王兄你也辛苦了!此乃国之利器,功在千秋!”

这简直是双喜临门!儿子平安降生,事业核心取得重大突破。巨大的喜悦充斥着他的胸膛,让他恨不得仰天长啸。

兴奋之余,江云的思维立刻跳跃到了下一个环节。火炮已有雏形,那么承载它的平台呢?

“王兄,火炮进展神速,实乃天大之喜。然,利器需有平台方能发挥威力。龙江造船厂那边,近日可有消息传来?”

“刘业大匠他们关于海船的设计,进展如何了?还有那钢铁龙骨,冶炼工坊那边能铸造了吗?”江云连珠炮似的发问,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充满期待。

王世文闻言,脸上的兴奋稍稍收敛,挠了挠头道:“造船厂那边,刘老头倒是派人送来过一次口信,说尖底海船的图样已然完善了不少,许多细节都做了推敲。”

“只是……那钢铁龙骨之事,似乎遇到了难关。如此巨大的铸件,冶炼、浇铸、冷却,皆是难题。”

“刘老头信中说,虽全力尝试,但成品总有瑕疵,或内部有气泡,或冷却不均而变形,尚未得到堪用的完整龙骨。”

“他还反复强调,若无机巧之法解决此事,恐怕仍需寻访巨木,否则大船难以建造。”

江云眉头微蹙,但并未太过失望。钢铁龙骨本就是他提出的一个超越时代的设想,遇到困难是必然的。

能这么快在火炮上取得突破已是意外之喜,造船涉及更复杂的系统工程,慢一些可以理解。

“嗯,我知道了。巨木难寻,且强度未必胜过精钢。钢铁龙骨之路必须走下去。”

江云沉吟道,“王兄,看来这件事,还得麻烦王爷和工部的工匠才行,如今,王爷他们解决了大炮的炮身问题,相比大船的龙骨,也能够触类旁通,有些想法,或许王爷在这方面研究得更深。”

王世文眼中也是闪烁着光芒,他这是高兴坏了,把赵王在材料这方面的研究给忽略了,这大炮都研究出来了,龙骨应该也是没有问题。

“对对对,太白兄说得对,哎呀,差点忘了赵王殿下了。哈哈哈哈!”

说罢,他与江云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与昂扬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