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练兵时长两年半(1 / 1)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拂着新建的军港。

校场上,口号声、脚步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火炮试射声,交织成一曲雄浑的练兵交响。

水师二营长李洪,一个面色黝黑、身材精悍的中年汉子,正巡视着队伍。

他停在一个面容还带着几分稚气,但眼神却异常坚毅的年轻士兵面前。

“石头,你小子年纪轻轻,脑子活络,学东西又快,怎么想到跑来参军吃这份苦的?”

“这水师新建,将来可是真要出海和倭寇拼命的。”李洪语气随意地问道,带着几分好奇。

被称作石头的年轻士兵身体站得笔直,听到问话,眼底掠过一丝深藏的痛楚,声音微微有些发颤:

“回二营长的话……俺……俺爹娘,都是被倭寇害死的。那年俺还小,躲在米缸里,听着外面……听着外面……”

他似乎说不下去,用力吸了口气,才继续道,“后来长大了,在码头干活,又见过倭寇来烧杀抢掠,俺还是怕,怕得腿肚子直哆嗦……”

李洪的神色凝重起来,拍了拍他的肩,示意他放松。

石头顿了顿,眼神逐渐变得锐利,仿佛有火苗在跳动:

“直到后来,在茶馆跑堂时,听到了伯爷写的那《岳飞传》!岳飞大将军精忠报国,杀得金兵屁滚尿流!听得俺浑身热血直往头上涌!”

“正巧赶上咱们水师募兵,俺就想着,不能再这么怕下去了!俺要参军!”

“俺要练好本事,开着大船,杀他娘的倭寇!替爹娘报仇!替所有被倭寇害了的乡亲报仇!”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一股狠厉决绝的劲儿。

“好!是条汉子!”李洪重重一拍石头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没给老子丢人!”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声呼喊:“石头!石头!你小子又跑哪偷懒去了?”

只见江云大步走来。两年半的海风吹拂和军旅历练,让他褪去了不少书卷气,皮肤变成了健康的小麦色,身形也愈发健硕挺拔,眉宇间多了几分杀伐决断的威严,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闪烁着智慧而敏锐的光芒。

“伯爷,俺在这!”石头赶紧朝李洪示意一下,小跑着迎上去,身姿矫健。

“让你负责的火炮操练,都教会了吗?还有闲工夫在这儿唠嗑?”江云故意板起脸,语气严厉。他对石头要求极高,近乎严苛。

但石头早已习惯,非但不惧,反而心中暗喜。他知道,这是伯爷看重他。

自从入伍以来,就因为他年纪轻、识字快、算学一点就通,被江云一眼相中,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不仅教他读书写字,更将那些玄奥的测算炮术、角度、抛物线(江云称之为“力学”)的学问倾囊相授。

石头也争气,学得飞快,很快成了这批新兵里最出色的炮术苗子。

“回伯爷,都按您教的法子,教会了!”石头挺起胸膛,自信地答道。

正是因为有石头这样悟性高、又肯下苦功的骨干,江云才能将基础的炮术训练放手出去,自己专注于更宏观的战术制定和舰队建设,继续当他的“甩手掌柜”。

“都教会了?”江云眉梢一挑,似乎有些不信,“光说不练假把式。那个谁——”

他随手一指旁边一个看起来憨厚壮实的大个子士兵,“对,就你,出列!”

那大个子士兵愣了一下,连忙跑步上前,声音洪亮:“回伯爷,俺叫刘大力!”

“刘大力,好名字。”江云点点头,“去,瞄准远处那个标靶,给本伯打一炮看看。就打实心弹。”

“是!伯爷!”刘大力毫不含糊,敬了个礼,转身跑向一门擦拭得锃亮的火炮。

远处的海面上,早已设立了巨大的木制标靶。周围的士兵迅速清场,警戒。

只见刘大力神色凝重,走到炮位后,并未立刻装填,而是伸出右手大拇指,闭上左眼,用右眼透过拇指观测远处的标靶,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估算距离。这是江云结合这个时代条件教授的简易测距法。

测距完毕,他熟练地转动炮架两侧的绞盘,调整着火炮的俯仰角,动作一丝不苟。调整完毕,他再次检查了一遍,才高声报告:“报告伯爷!角度调整完毕!请求装填!”

“准!”江云沉声道。

装填手迅速上前,协作完成装填火药和弹丸的过程,动作流畅,显然训练有素。

刘大力接过火把,再次吹响挂在脖子上的铜哨。尖锐的哨音响彻码头,这是最后的警示。

确认安全后,他沉稳地将火把引燃火炮的引信。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轰鸣,炮口喷出巨大的火光和浓烟,炮身猛地向后坐去,被粗大的止退犁深深嵌入沙土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枚出膛的弹丸。只见它划破长空,带着凄厉的呼啸,最终……“砰”的一声,重重地砸在标靶前方约十丈处的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水柱!

报靶的士兵很快通过旗语传来消息:弹着点偏离靶心约十丈。

江云看着那渐渐平息的水柱,非但没有失望,脸上反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打得好!”他高声赞道。

在这个黑火药纯度不一、炮管工艺仍有微小差异、测距全靠经验眼的时代,首发炮击能有如此精度,已是惊人的成果!

这证明他带来的弹道学和测算方法行之有效,更证明这些士兵是真真正正下了苦功,掌握了这门新技术的关键!

望着眼前这些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的士兵,以及远处海面上初具规模的舰队轮廓,江云胸中豪情激荡。

练兵时长两年半了!整整两年半的呕心沥血!

从无到有,他不仅造出了超越时代的战舰和火炮,更锤炼出了这支初步掌握新式战法的水师骨干!

回想起募兵之初的艰难,沿海百姓对倭寇的恐惧深入骨髓,愿意参军者寥寥。

最初响应号召的,多是像石头这样与倭寇有血海深仇的热血男儿。

转机来自于他灵光一现写下的那部《东京梦华录》。

他以波澜壮阔的笔触,虚构了一个名为“大宋”的王朝,描绘了它的繁华与屈辱,着重塑造了岳飞这样一个“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民族英雄形象,更是极尽渲染了崖山之战十万军民慨然赴死的悲壮与忠贞。

这话本经由他招募的大量说书先生传播,迅速风靡江南,甚至传入京城。

那“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呐喊,不知激起了多少好男儿的热血与家国情怀!

募兵处的局面从此彻底打开,无数深受感染的青年纷纷前来投军。

就连昔日纨绔好友王世文,也在参与燧发枪和火炮研制的过程中彻底变了个人。

他主动请求其父王侍郎,并通过皇帝杨宣的特许,加入了水师,如今已是江云得力的副手——水师副总兵。

两人默契配合,将这支新军打理得井井有条。

“时机……差不多成熟了。”江云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喃喃自语。

眼中的光芒,已投向那片需要被清扫、被征服、更等待着被探索的蔚蓝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