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开海贸(1 / 1)

一缕缕沉香从青铜兽炉中袅袅升起,在透过雕花窗棂的阳光下缱绻盘旋。

杨宣斜倚在紫檀木嵌螺钿御椅上,指尖轻叩扶手,显然还沉浸在方才江云那番"经济学"高论中。

江云将茶盏轻轻放下,神色倏然变得凝重:"陛下,左渡岛虽已攻克,然倭岛上小国林立,犬牙交错。银矿之事,恐怕不出数月便会传遍诸岛。"

他声音低沉,每个字都掷地有声:"届时各方势力必定如嗅到血腥的狼群般蜂拥而至。石见银山虽好,却也是块烫手山芋啊。"

杨宣眉头紧锁,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这确是个难题。难不成真要朕发兵踏平整个倭岛?"

王世文闻言瞪大眼睛,转向江云:"太白兄,你该不会真做此想吧?"

江云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倭寇自然要剿,但倭岛上人口众多,若全靠我大昌将士征伐,未免太过劳师动众。况且跨海远征,粮草辎重运输艰难,恐劳民伤财。"

杨宣不禁莞尔:"在江爱卿口中,这开疆拓土倒成了赔本买卖?"

"陛下明鉴,"江云正色道,"眼下倭岛十余国若得知银矿消息,必定如饿狼扑食。”

“若我军正面迎战,反而会促使他们暂时联合。倒不如......"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先加紧开采,能采多少是多少。待其他倭寇攻来,我军便佯装不敌,暂时撤离。"

他站起身来,激动说道:"一座银山摆在眼前,这些倭寇小国岂能不动心?待他们为争夺银山自相残杀,两败俱伤之时,我军再回师收复,岂不事半功倍?"

杨宣抚掌大笑,声震梁宇:"好个坐山观虎斗!江爱卿这是要将驱虎吞狼之计用到倭岛上去啊!"

王世文恍然大悟,击节赞叹:"太白兄这一石二鸟之计,实在高明!既保全我军实力,又能让倭寇自相残杀!"

江云神色忽转凌厉,目中寒光乍现:"对付这些倭寇,纵使是犁庭扫穴,也不为过。”

“只是我大昌将士的性命宝贵,不必与他们硬拼。让他们自相残杀,我等坐收渔利,方为上策。"

杨宣与王世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江云这般谋略的钦佩,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这位东海伯对倭寇的狠辣,远超他们的想象。

"只是如此一来,银矿的开采怕是难以为继了。"杨宣不无遗憾地叹道,"眼看着金山银山在眼前,却不能尽取,着实令人扼腕啊。"

江云却从容不迫地话锋再转:"陛下不必忧心。银矿虽好,但终究有采尽之日。而海上贸易才是取之不尽的财富之源。"

他走到御案前,手指轻点地图上的南洋诸岛:"如今倭患已平,正是开启海贸的大好时机。”

“将我大昌的瓷器、丝绸、茶叶运往海外,其利不输银矿。"

"更重要的是——"他语气忽然加重,"臣想去南洋,把'红薯'此物引种中原,我大昌将再无饥馑之忧。这才是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啊!"

杨宣猛地一拍额头,眼中放出光来:"朕竟差点忘了这桩大事!这石见银山还真是让人一时迷了眼!"

"正是如此。"江云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臣已在松江府筹建江南造船厂,聘请最好的船匠,首批十艘两千料大船正在赶工,预计三月后即可下水。每船可载货十万斤,往来南洋,其利不可估量。"

杨宣不禁朗声大笑,声震屋瓦:"好你个江云!原来早已谋划周全,连造船厂都建好了!这般雷厉风行,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王世文也笑着打趣:"太白兄这般谋划,也不叫上小弟分一杯羹,未免不够朋友啊!"

江云狡黠一笑:"王兄说哪里话,这等好事怎能少了你?不过......"他故意拖长语调,目光转向皇帝,"海贸事关国本,最大的股东还得是陛下才是。"

杨宣摆摆手,故作矜持:"朕乃一国之君,岂能与民争利?况且朝中那些御史言官,若是知道朕参与海贸,怕是又要上书劝谏了。"

江云正色道:"陛下误会了。海贸非但与民争利,实乃富民强国之道。”

“若有陛下坐镇,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况且......"他压低声音,

"就像之前的蜂窝煤生意一样,只需请赵王出面,明眼人自然知道这是皇产,无人敢从中作梗。”

杨宣闻言放声大笑,指着江云连连摇头:"好你个江云!连朕的虎皮都敢扯来用!这般算计,真是......"他一时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

江云嘿嘿一笑,随即面露难色:"不过陛下,此次造船厂耗资巨大,臣已吸纳多位股东,所以陛下最多只能占三成股子......"

王世文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暗自为江云捏了把汗——普天之下,敢和皇帝讨价还价的,恐怕也只有这位东海伯了。

出乎意料的是,杨宣不但不怒,反而笑得前仰后合,连眼泪都笑了出来:"好!好!江云啊江云,满朝文武也就你敢跟朕这么说话了!有趣!实在有趣!"

江云连忙躬身:"臣一时失言,请陛下恕罪。"

"无妨无妨。"杨宣摆手笑道,拭去眼角的泪花,"朕登基以来,还未见过如你这般有趣之人。”

“你的想法,总是超乎常人。"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江云一眼,"有时朕甚至觉得,你仿佛不是这个世间之人。"

江云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陛下说笑了,臣不过是个俗人,只是喜欢琢磨些新奇事物罢了。"

谈到具体实施,江云建议道:"陛下,开海贸之事不宜在朝堂上公开讨论。”

“如今水师已成规模,商船也在建造中,当务之急是筹集货物。”

“臣建议由内府牵头,暗中收购优质瓷器、丝绸、茶叶,待船只完工便可直下南洋。"

杨宣抚须沉吟,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此言有理。朝中那些老臣若知此事,必定又要搬出祖制来阻挠。”

“倒不如先暗中进行,待见到成效再公之于众。"他忽然想起什么,"不过,这海运风险甚大,若是遇到风浪......"

"陛下放心。"江云从容应道,"臣已招募不少有经验的水手,他们熟悉海路,能避风暴。况且水师战舰也可沿途护航,确保万无一失。"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御书房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三人相视而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昌商船扬帆远航,带回无数财富与新奇作物的盛况。

这一刻,开启海贸的重大决策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定了下来。

没有人想到,这个决定将会如何改变大昌的未来,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

江云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心中已经开始规划着具体的实施方案。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

只要有皇帝的支持,有王世文这样的挚友相助,再大的风浪他也无所畏惧。

海贸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而门外,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