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惊涛验云帆(1 / 1)

海天之间,二十余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正劈波前行。

江云伫立在“定远舰”高耸的楼船上,任海风鼓荡着他的衣袍。

身后,“靖海”、“平波”等战船拱卫两侧,声势浩大。

而更多的则是满载货物的商船,吃水颇深,船身沉甸甸地压着碧蓝的海面。

船队离港已有五日。

启程那日,泉州港万人空巷,皆是来围观这前所未有的盛况——

大昌水师精锐尽出,护卫着江南造船厂打造的崭新商船,载着瓷器、茶叶、绸缎,以及那些将令海外诸国瞠目的琉璃珍玩,浩荡南下,直指南洋吕宋。

这也是大昌朝第一次大规模的进行海贸,也将是今后朝廷的风向标。

思绪不由飘回出发前夜,姑苏城家中的书房。

灯火莹然,映着唐清婉娴静的侧脸。她执笔蘸墨,在一卷长长的清单上又添了一个数字。

“从江南各丝行收购的上等杭绸,共计六百匹;苏绣精品,四百匹;另有蜀锦一百匹…皆已查验入库,装船完毕。”

她抬起眼,眸光中含着些许不易察觉的忧思,“夫君,如此数量的丝绸,几乎搬空了父亲大半个货栈,吕宋之地,当真能尽数消化吗?”

江云走到她身旁,手指拂过清单上密密麻麻的项目,语气沉稳而笃定:“娘子放心。吕宋虽为岛国,但其位处南洋要冲,商贾云集,更是通往更多国度的门户。”

“这些精美丝绸在他们眼中,价比黄金,其利可达数倍乃至十数倍。”

他避开征战、倭寇等话题,只侃侃而谈贸易的广阔前景。

然而,唐清婉的慧心又如何察觉不到深藏的风险。她放下笔,轻声问:“此番远行,究竟需耗时几何?”

“快则两月,慢则三月,必返。”江云握住她的手,感受到指尖微凉,遂温言宽慰,

“此次不同以往,并非征战,乃是堂堂正正的商贸之旅,有水师巨舰护航,安全无虞。”

“海上纵有风浪,我们的新船皆以全新工艺造就,榫卯相扣,坚逾铁石,足以应对。”

唐清婉沉默片刻,终是压下心绪,展颜一笑:“妾身明白了。家中一切,自有妾身与父亲看顾,夫君不必挂怀,只愿一帆风顺,早归故里。”

此刻,咸涩的海风将江云从回忆中吹醒。他下意识探手入怀,触到内襟里那枚妻子亲手放入的平安符,心中一片温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方才还是碧空如洗,转瞬间,天际线上便压来一道浓重的墨色。

经验丰富的老舵工眯眼望去,脸色骤变,嘶声高喊:“侯爷!不好!是‘龙吸水’!暴风要来了!”

话音未落,狂风已尖啸着扑至!

原本平静的海面骤然沸腾,巨浪如山崩般层层叠起,狠狠砸向船队。

天空被翻滚涌动的乌云迅速吞噬,白昼顷刻晦暗如夜,暴雨倾盆而下,砸在甲板上噼啪作响,几乎让人睁不开眼。

“全军听令!降帆!快降帆!”江云一把抓住身旁的桅杆稳住身形,声音在风暴中几乎被撕碎,

“各船收紧缆绳,固定货物!楼船居中,战船外围策应,商船向内收缩!快!”

旗语已然无用。传令兵拼命敲响巨大的铜锣,凄厉的锣声穿透风涛,将主帅的命令艰难地传递开去。

水手们顶着能把人掀翻的狂风,拼命拉扯着帆索。巨大的硬帆沉重无比,被风灌满后更是难以操控。

忽听“咔嚓”一声裂响,邻近一艘商船的主桅竟不堪风力,从中折断,轰然砸向甲板,引来一片惊呼。

“破浪号”剧烈地颠簸摇晃,仿佛一片树叶被抛入沸腾的巨锅。

又一个浪头打来,海水裹挟着泡沫涌上甲板,冲得几名水手东倒西歪。

“伯爷!底舱……底舱进水了!”一个浑身湿透的水兵连滚带爬地来报。

“慌什么!”江云厉声喝道,“所有水手,分作三班!一班轮舵,一班戽水,一班待命!快!”

他踉跄着冲向船楼,亲自把住舵轮,与舵工一同奋力稳住航向。

船舱内,水兵们拿出早已备好的木桶、皮囊,甚至用自己的头盔,拼命将渗入的海水舀出船外。

船体在风浪中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那是巨木龙骨在承受着极限的压力。

风雨更狂了。海浪如墨色的山峰,一次次试图将整支船队吞噬。

江云死死盯着前方,雨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必须根据经验判断每一个浪头的间隙,指挥船队艰难穿行。

“保持队形!不得散乱!”他声嘶力竭地呼喊,“落单必沉!”

一艘较小的战船“飞鱼号”被巨浪推开,眼看就要脱离大队。

江云目眦欲裂,却见那船上的士卒异常悍勇,船长亲自操舵,借着下一个浪头的推力,险之又险地重新撞回阵列之中。

风暴肆虐了近一个时辰。

在这一个时辰里,每一刻都漫长得如同一年。人力在天地伟力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所能依仗的,唯有船只的坚固、平日严酷的训练,以及一丝飘渺的运气。

终于,乌云边缘透出一线微光。

风势渐歇,暴雨转为淅沥小雨。疯狂咆哮的海面,渐渐平息了怒气,只剩下巨大的涌浪,还在诉说着方才的狂暴。

船队艰难地驶出了那片死亡海域。

阳光刺破云层,重新洒落万顷碧波。

劫后余生的水手们瘫倒在湿漉漉的甲板上,大口喘息,脸上分不清是雨水、海水还是泪水。

江云立刻下令清点损失。

结果令人既痛心又庆幸:三艘商船受损较重,其中一艘桅杆断裂,需拖曳航行;

大部分货物因固定得当,并无大碍。

最值得庆幸的是,龙江宝船厂精心打造的新船,尤其是那几艘采用水密隔舱设计的宝船,在风暴中展现了惊人的抗沉性,为整个船队稳住了阵脚。

夕阳将金色的光辉洒在疲惫却坚毅的船队上。江云望着逐渐平静的海面,心中百感交集。

这场风暴,是大海给他的下马威,也是一次淬炼。它检验了船队的韧性,也证明了远航贸易的可行性。

他取出防水的油布包裹,展开纸笔,就着夕阳的余晖,详细记录下风暴的征兆、持续时间、船只的应对得失、受损情况……每一个字,都是用巨大风险换来的宝贵经验,将为未来的航路奠定基石。

写完,他极目远眺,海天相接处,已隐约可见异邦的轮廓。

他再次轻抚胸前的平安符。

船队重整旗鼓,调整航向,继续向着吕宋,向着充满未知与希望的财富之路,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