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笑了起来,这也是朝廷开银行的好处,可以很方便的敛财,也可通过货币发行量与货币发行类型控制经济。
“既然银元储备充足就好,但切忌不可随意增加银元的印制量”,朱由检这么一说,韩守敬等人连说明白。
而此时,内阁首辅户部尚书也来上交最终的应天府崇祯十八年的商税税银总额:“回禀陛下,此次征税,应天府南京城里共收税银三千八百二十六万三钱五分银元,应天府其他州府共收银两千七百二十六万七钱四分银元,合计共收税银六千五百五十二万三钱五分银元。”
“这么多?”
朱由检颇感到惊讶,他虽然知道大明民间极富,但也不曾想到光是一个应天府就收税银到六千多万银元!
但一细想想,郑之龙一年的海洋利润都能高达数千万两,一个贪官抄没都能抄没出几百万两,天下最富的应天府收税银六千多万银元倒也在情理之中,而且朱由检并不清楚南京城外的应天府其他地方有没有存在逃税漏税现象。
不过,能收到六千多万银元也让朱由检很欣慰了,这比他当年只靠着几百万两国库收入过日子的时候要好得多了。
两个月后,内阁首辅范景文再次奏报大明除应天府外其他地方的税银也陆续运抵京城,也依旧有七千多万银元。
也就是说,此次征税工作,朱由检的大明朝廷共获利一亿五千多万银元,这里面包括大明中央银行通过兑换业务的获利。
一亿五千多万银元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大明之前二十年的国库收入!
这还仅仅只是崇祯十八年的征收。
朱由检开心地笑了,他没想到晚明的商品经济已经发达到这种地步,尤其是江南地区,简直就是富得流油,自己这一加征比向农民加征划算多了。
有人说大明的经济主体还是农业,为国家国库收入承担主要义务的应当还是农民。
但大明大部分的农业收入都控制在士绅地主手里,大明朝廷一加农业赋税收入相当于只加重了获得少部分农业收入的自耕农的负担,而对占据农业收入大部分的士绅们反而没有加重。
所以朱由检觉得自己加重商税征收并未违背经济逻辑,毕竟此刻进行商业活动的大部分都是士绅地主阶层,从他们身上加重的赋税就相当于从他们手里夺走了一部分农业收入归于国家,而达到有效增加国库收入又不加重平民负担的结果。
朱由检现在需要想的是如何把这一亿五千多万银元花掉,让其产生更多的价值出来。
内阁首辅户部尚书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