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由检不知道如果再过个十来年,会不会被生活的琐碎给淡化掉。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百姓对于统治阶层的苟且偷安其实是反感的,似乎觉得朝廷收税后全让这些达官贵人把银子用在了享乐上。
若不是这些庶民们觉得自己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只怕朱由检都觉得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是不是加大了阶级矛盾。
“看来百姓们对于我们很失望啊!”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便看向了近在眼前的秦淮河畔,挥袖如云与摩肩接踵八个字形容眼前之景再恰当不过。
“走吧,去光华日报报社,另外着马吉翔来见朕!”朱由检说着便转身而走。
历经四年的发展,此时的光华日报已有了很大的规模,印刷设备也已经改进为手摇式齿轮转动印刷机,印刷效率与质量也大幅度提高,整个光华日报的报社机构已占据了南京城的整整一条街,而从事报社工作的职员已达数万人。
不但如此,光华日报已有了自己的传媒学堂,专门招收一些贫困少年来进行专业培养以补报社之人力需求。
除此之外,光华日报也有了自己专门研制印刷设备的基地。
整个报社也已同大明军械所一样是一个报社、传媒学堂、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传媒基地,从新闻的采编与传播和撰稿以及收稿审稿校正发行都已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这里面自然有李香君、柳敬亭、陈洪绶等的功劳,也和这个时代本就是报业开始兴起的时代有关,当然也与大明机械制造业的改进有莫大的关系,而朱由检也在这里面施加了不少影响,毕竟如今这光华日报都还是算皇家资本企业。
李香君如今已经是大明的传媒大亨,俨然为一方巨富,气度自然不凡,外界只知她与内廷大佬关系很大,却不在她背后的真正靠山是崇祯帝朱由检。
不过,她现在也已快有三年没见过崇祯帝朱由检,她如今能记得的就只有崇祯十八年扬州大捷后自家皇帝陛下与自己在扬州城的那一次鱼水之欢。
有时候夜深人静时,李香君也会时常怀念起朱由检的狂野来,即便是如今寇白门登门来拜,她从寇白门口里得知自家陛下朱由检在河南的点点滴滴后也是兴奋不已。
“是吗,陛下竟说如若输了便带你进紫禁城!”
李香君在寇白门说后不由得指着寇白门捂嘴而笑:“但是赌输的是你,所以你现在就只能看着紫禁城不能进了,甚至放着去湖广做战区四品医官的高位不要跑回南京,你不会真以为陛下会想起你不成。”
“想不起没关系,我寇白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