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机驱动车轮具备了可行性。
就好比本来只能依靠蒸汽机提供的动力一前一后的做活塞运动锻造铁块与镗制炮膛和枪膛。
如今改为旋转运动后还能依靠蒸汽机提供动力用旋转运动的方式传递动能,促进机床加工发展与新型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出现。
无论怎么说。
大明第一款可以利用到工业生产等领域的蒸汽机总算是制造成功了出来!
而此时,此时西方还没有兴起蒸汽动力机的研究。
西方开始兴起蒸汽动力机的研究是十七世纪末以后。
大明再一次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前端。
锅炉、汽缸、冷凝器、曲柄齿轮转动系统、飞轮、连接杠杆与导管……
朱由检仔仔细细看了半天,也没有觉得这台蒸汽机还会少什么。
即便是各处联动结构也是采用平行四连杆结构,让整个机器可以连贯运转,而且在气泵处还有个离心力调速器装置,可以调节动力速度。
朱由检再三确认才露出了微笑,他不得不承认,具备真正应用价值的蒸汽机被大明正式研制成功!
而且这种蒸汽机已经具备成为蒸汽机车的能力。
其实,大明之所以能这么快造出这种在原本历史上于十八世纪末才出现的瓦特改良蒸汽机和朱由检有很大关系。
因为他要求蒸汽机能够驱动铁轮转动进而代替马骡。
所以方以智才会想到利用曲柄齿轮转动系统把活塞运动代替为旋转运动从而带动飞轮旋转。
且是朱由检先告诉了方以智压强与压力以及温度之间关系等物理学基础,才使得他知道蒸汽动力的根源所在,且也才会想到利用双口进气想到让冷凝器分离。
这与原本历史上的蒸汽机出现历程不同。
原本的历史上,在一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力学家希罗在发明汽转球后,于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帕平才知道利用这个现象和杠杆原理发明出活塞蒸汽机。
不过帕平却不知道利用水蒸汽与水的压强不同提升蒸汽机动力。
最后还是纽可门在五六十年后制造出既有冷凝蒸汽也有气体活塞动力产生方式的蒸汽机,且开始应用工业,但此时利用效率依旧不高,和大明初期的实验室里的蒸汽机一样。
而且是又过了五十年后瓦特才会因为一件偶然事件知道蒸汽机还可以进一步改良。
不过在他真正把各个构件改良几乎完美时也花了差不多三十年。
之所以耗费时间如此长,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蒸汽机是可以大规模应用的,甚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