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7点多,天色只是暗淡下去之前,就散了。
皇帝和太上皇也知道,今天大臣们也要回家团圆。
所以免得惹人嫌,这才早早散场。
李景孝出了宫门并没急着走,而是等到秦业、贾政出来。
这才陪着两个老丈人一起走。
不过等待期间,王公大臣们、侯爵、伯爵和外戚,一个个都找上来和他打招呼。
认识的还多说了几句。
意思很明显,这些人也想把自家的子弟,送到他帐下效命。
像是陈鸿升,只要他今后不什么大错,等他继承齐国公府时,最起码也是三等将军。
运气好,皇帝恩赏,说不定就是一等将军。
镇国公家为啥还是一等伯爵,就是因为牛继宗年轻时,跟着太上皇三次北征。
虽然战功不算多大,可架不住人家是真上战场拼命。
这才靠着积累的战功,成了开国八公家族里唯一的伯爵。
现在牛展鹏那小子,又拿了战功,还是阵前斩首41个首级。
等于平均一场战斗,至少拿3个人头。
还带着一群鞑靼人、女真人和北地汉人逃民组成的杂牌军。
冲进鞑靼部落和鞑靼大军,协助李景孝连赢13仗。
今后保住一等伯爵的爵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不管祖上是国公,还是侯爵、伯爵的勋贵们,恨不得把子孙全塞到李景孝帐下听令。
可惜李景孝根本不接这话,只说等请示过皇帝后再说。
顿时就吓退了大部分的勋贵。
要是他们家的子嗣真有本事,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家族没落。
说白了,这些人就是来占便宜的。
李景孝会答应就怪了。
至于会不会得罪人,李景孝此时绝对有资格说,自己是勋贵第一人。
不去找那些纨绔的麻烦就不错了。
不过殿前司不好塞人,五军都督府就容易多了。
但这些家伙又舍得不把子侄,送去京营吃苦。
或者早就在京营当个小官了。
李景孝对着牛展鹏、陈鸿升和贾蓉打了个眼色,三人立马带着殿前司的兵丁,把围着李景孝的人全挤走。
牛继宗、陈瑞文和贾珍同样不傻,自家亲儿子在李景孝帐下听令。
也因为李景孝,才立下大功,哪里肯让别人去占李景孝的便宜。
所以牛继宗直接大嗓门赶人。
作为京营正三品的参将,牛继宗不仅有爵位,又有实权,在勋贵中地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