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丝荒谬的感觉:就好像,林思成给他们变了个魔术?
甚至于,郝钧还偏着脑袋,往镜背后面看了看。
但镜背还是那块镜背,昏昏暗暗,没有任何光透过来。
“这玩意,能透光?”
盯着墙上的光晕看了好久,郝钧恍如失神,“但怎么可能:镜体那么厚,差不多半公分?”
“不是透光,是曲率折射反光!”
林思成耐心解释:“因为有铭文和图案的镜体比较厚,无铭文的地方比较薄。所以因厚薄不均匀,造成铜镜产生了铸造应力,致使境面微凸,并且在磨镜时发生弹性变形,最后导致厚处曲率小,薄处曲率大。”
“继而,曲率的差异与纹饰相对应,当光线照射到镜面时,曲率较大的地方反射光比较分散,投影就比较暗。曲率较小的地方反射光比较集中,投影就比较亮。所以,能从反射图像中看到有较亮的字迹花纹显现出来。”
“凸面,曲率反光?”
陈总听得半懂不懂,但郝钧却懂。他又站到侧面,眯着眼睛:“很平啊,看不出来?”
林思成点点头:“就凸了几微米,肉眼当然看不出来。所以才说,工艺极复杂,科技含量极高!”
何止是工艺复杂,科技含量极高?
陈阳焱也算是见多识广,郝钧更是行家中的行家,但这样的东西别说见,听都没听过。
特别是林思成所说的这套原理:铸造应力、曲率折射……他们怀疑用现在的科技可能都不一定能造的出来。再代入两千年前公元前的西汉:纯靠手搓,纯靠人力的年代,能造出这样的物件?
就感觉,这镜子穿越到了汉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