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左右,邻居举家搬到了上海。老爷子给老爹分了户,把隔壁也买了下来。
之后打通,又改造了一下。所以面积不小,零零碎碎差不多四亩出头。
收拾的也挺好,一到夏天,跟座花园似的。
其实住的很少,也就逢年过节来一下。但只要一来,就热闹朝天。
从建国到八十年代,村里就出了两个大学生,第一个是林长青,第二个就是林承志。
一家子又是教授,又是公务员,又是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父子俩性格忠厚,能帮就帮,江燕飞也待人宽和,所以口碑极好。
不管几时回来,不管远的近的,都要过来打声招呼。
车刚停到门口,铁门一响,左邻右舍闻声而来。
屋里坐不下,太阳也大,就坐了在院子里。老爹发烟,老娘发糖,老爷子负责寒喧,林思成带着矜持的笑,跟在后面扮乖。
等邻居走完,亲戚陆陆续续的进了院子。
都是老爷子的叔伯家的兄弟姐妹,一个爷爷的孙子,正儿八经的亲戚。每年大年三十,先到林长青这里。然后一家一天,一直轮到初四,已经坚持了十来年。
林林总总五大家,老人基本都健在,伯伯叔叔,大妈婶婶,以及姑姑姑父基本都来了。
年轻的也不少,除了兄弟姐妹,还有三位姐夫。
因为等着征地,姑娘基本不外嫁,结了婚生了孩子,也基本住在娘家。
带的孩子也不少,好一阵热闹。
老人和年长的进了屋,一群年轻人围着门口的越野车转起了圈。
“大切?这车纯进口,新的要四十多万?”
不止。
进口高配,裸车五十二万,王齐志要的急,还加了价,办下来六十万出头。
“思成,从哪弄的?”
林思成笑了笑:“是我老师的车,他回老家了,我借过来开两天。”
“你这老师可以!”
有钱不说,这么好的车说借就借?
都挺眼热,但都有分寸,没人提“借我开出去溜一圈”之类的话。
大致聊了聊,江燕飞喊着喝茶,一群年轻人也进了屋。
地方极大,两大间连通的客厅,两组沙发,两座茶台,依旧坐的满满当当。
提天一周就烧了暖气,屋子暖烘烘的,也没什么潮气。
林思成挨个打招呼,一位四十多岁的女人笑眯眯的打量着他:“成娃越长越俊了,耍对象没有?”
这位应该叫二妈,林思成刚要回答,坐她旁边的女儿搭上了腔:“我记的成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