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了解决方案。
让契丹人靠在草原边上,与日渐崛起的蒙兀人死磕去。
隔三差五金国军队还带着契丹部族去草原上反向打草谷,一来是为了取得牛羊人口,二来是让契丹人与蒙兀人打出世仇。
事实上完颜兀术的政略效果不只是好,而且有点好过头了。
金国的北部边疆真的安全了起来。
也因此,完颜亮觉得契丹人这么闲着也不成,尽起大军,跟着皇帝陛下与宋国死磕去吧!
但关键就在于,金国北部边疆安全,是因为契丹部族在最外围挡着。
而契丹人自己也知道,若是战兵全都去两淮,那么家中老小肯定保不住。
到时候蒙兀人不来搞一把狠的就见鬼了!
在被征发了数次之后,契丹部族终于忍无可忍,在耶律撒八的领导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这也就是契丹大起义的深层原因了。
如果按照历史的发展,此时契丹部族在跟金国打了几场恶仗之后,已经觉得推翻金国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向着草原深处逃跑。
但是在之后契丹起义军内部却起了矛盾。
简化一点就是,首领耶律撒八觉得再被夹在金国与蒙兀人中间就是个死,不如趁此机会,一直向西迁徙,投靠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国肯定很缺少契丹国族,抵达之后就是高官显爵。
而二把手移剌窝斡则是觉得你八成是疯了,大石林牙建立的辽国比西夏还要靠西,中间还有这么多的蒙兀部族,还到不了西夏就得被吃干抹净了。
现在跟耶律大石西征的时候不一样了,彼时草原上的蒙兀部落还有一部分听从辽国的命令,草原上也有辽国的驻军与残余力量,现在有个鸡毛?
不如回临潢府老家。
在互相争执不休,矛盾升级的情况下,二把手移剌窝斡杀了耶律撒八,随后率契丹部族回到了临潢府,并趁着完颜雍等登基的之时也顺势称帝,大肆扩张,最终被仆散忠义等人所击败。
但是在如今,事情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偏移。
因为纥石烈良弼这个执政宰执抵达了辽东,随后就跟完颜雍的小型反叛集团过招,当时为了让各路将军不要乱掺和搞事情,纥石烈良弼严令这些人严守驻地。
也因此,原本应该汇聚到临潢府的各路大军没有出发,临潢府相对于原本历史中极其空虚。
待到纥石烈良弼收拾了完颜雍,将其裹挟到军中之后,看了一眼战局,立即就做出了准确判断。
之前仆散师恭那一套集中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