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拟实验室的加持下,完成了验证阶段。
虽然最初设定的参数可能无法使核聚变过程顺利完成,但在计算模型的帮助和调整之下,上一次的云上计算,使得无数种方案都从想象变成了现实。
顾然花了一段时间对核聚变一号环流实验基地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很快就根据地方提报上来的方案和参数,进行了核对。
通过一下午的时间,从上百份资料中筛选出了七份数据。
一份提交给中科院,用作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备案,另外一份交给了一号环流基地。
下午七点。
国家核聚变一号环流实验基地发回实验回执,
七个方案所涉及的三个环节,全部通过地方实验室验证成功。
在数据核对和效果对比之下,最终分别选择了三个方案,来实现对高能粒子流约束,电磁补货,热控制与热利用三个重要难点环节进行了技术弥补。
至此,从理论层面来讲,国家核聚变一号环流实验装置,已经完成了全技术链的可行性验证。
简单来说,从理论层面来讲,华夏已经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商用要求。
按照华夏以往的作风,
理论完成,距离真正商用与公之于众,之间有着漫长的时间跨度。
但在现在的情况下,恐怕要一反常态来了。
顾然认真的浏览了一号基地发过来的验证报告,对其中的参数和实验细节进行了订正和二次确认之后,
给出了最终的决定。
“技术路径选择吻合,理论障碍已全面解决,科工部方面原则上同意立马进行核试验。”
下午六点。
在不安情绪发酵接近两天的情况下,一条讯息突然霸占了各大网络平台的头条。
【华夏能源旗下,核聚变工程一号环流基地,将于明日正午十二点整,进行核聚变商用完整验证实验。】
在这条热搜之下,全国能源领域的所有相关部门也几乎在同时进行了相关的声明,
当这条消息刚开始在每个网民的手机出现的时候,所有人还以为是营销号顶上来,用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一惊一乍不是官方的做法,
而华夏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和西方不同,华夏的进程一向是踏实的、透明的,
哪些项目出现了什么样的突破,对于大众一向是选择公示的。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对民众进行洗脑和欺骗,
比如就在不久之前,中科院核物理所刚刚宣布核聚变工程一号环流基地首次实现了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