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份《星岛日报》啦!头版有陈百强红磡演唱会嘅消息,仲有独家相啊!”(买份《星岛日报》啦!头版有陈百强红磡演唱会的消息,还有独家照片啊!)
1978年陈百强刚出道不久,正值香江粤语流行曲黄金年代的前夜,这类娱乐新闻常出现在报纸“马经”版旁,是市井文化的一部分,非常有市场。
他们几个人都很年轻,很明显阿婆是把他们当做这里的学生了。
方言摆摆手,示意自己不用。
接下来,方言带头,四人穿过校门,踏上通往主教学楼的石阶。
主教学楼也就是本部大楼前的广场上,几个学生正在布置海报,内容是“第三届中国文化周”的书法展览和古筝演奏会。
广场中央的喷水池旁,立着一尊孔子像,底座刻着“学而不思则罔”的字样。
看样子这里的教学并没有完全西化。
“方主任,咱们从哪儿开始找?”邓财压低声音,目光扫过走廊里张贴的课程表。
1978年的港大课程信息仍靠手写公告:
9:15-10:45英国文学导论(陆佑堂201室)、10:00-11:30细胞生物学(医学院实验室)……
方言想起乐苗在电报里提过,她选修了社会科学系的公共行政课。
一行人沿着走廊寻找社科系办公室,路过教室时,透过木窗能看见教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板书,学生们低头在笔记本上抄写,黑板上方挂着小不列颠超长待机女王的肖像。
在社科系大楼门口,方言被一块公告栏吸引:
上面贴着学生会竞选海报、失物招领“寻黑色钢笔,拾者请至302室”,以及一张泛黄的纸……“公共行政学硕士课程新生须知”。
公告栏旁边的木架上,摆着免费取阅的《港大校友通讯》,封面人物是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
“同学呀,需要帮手唔呀?”
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短发女生主动搭话,她穿着短袖体恤,还有一条过膝裙子,胸前别着校徽。
方言看了对方一眼,试探着用略带南洋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我们找乐苗同学,你知道她吗?”
对方露出恍然神色,用普通话说道:
“乐同学啊!知道知道,她在陆佑堂403室上课,这节课是张五常教授的‘香江经济政策分析’。不过这会儿应该快下课了,你们可以去教室外等她。”
方言没想到随便一问,居然还能问对人,对着她感谢道: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