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用常见草药就能应急。我琢磨着,这事儿得结合岭南医学的实战经验,比如湿热病防治、蛇虫咬伤处理、瘴气调理这些。”
这话说完离得最近的一个教授就说道:
“这事儿该做!去年我去海南支边,部队里好多战士得‘烂脚丫’,就是不懂用五指毛桃配土茯苓祛湿!”
这话一出,另外一个教授也凑过来,手里还捏着捆晒干的金樱子:
“还有外伤处理!我们岭南的驳骨丹、七叶一枝花,捣碎了敷伤口比西药纱布还管用。我是当过兵的,那边就是得简化用法,战场上哪有时间慢慢炮制……”
方言没想到大家还挺积极。
他趁机展开带来的空白提纲,纸面上已经用钢笔列好了纲目:
“诸位,我想分三个部分:一是‘看症识人’,用图表标出发热、浮肿、关节痛这些症状的典型体征;二是‘就地取材’,把南方常见草药按功效分类,标清楚野外识别特征;三是‘方随症走’,每个病症配两到三个加减方,兼顾药材可及性和炮制简易度。”
邓铁涛拿起红笔在“湿热病”条目下重重画了个圈: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辨湿与热的主次’。南方暑湿重,有时候表面是热症,根子却是脾虚湿困,用错药反而坏事。得把鉴别点写清楚了!”
说完过后其他教授也拖着椅子过来了,邓铁涛对着方言说道:
“我先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黄耀燊教授,他是中医外科学教研室主任……这位是刘仕昌教授,他是研究温病学的,正在主持“岭南湿温病证治规律“国家课题……这位是梁乃津梁老,他是脾胃病泰斗……这是司徒铃教授,著名针灸大家,用“子午流注“配合芒针透刺……这位是靳瑞,新晋针灸讲师,在番禺农村采集原始病例,大家都叫他“靳三针”……这位是赵思兢赵老,他可是岭南草药活字典,今天这事儿可少不了他……”
方言听着一个个前世只能在书本的大佬名字从邓铁涛嘴里说了出来,身上汗毛都立起来了,本来自己只是想找邓老填个名字,结果他把岭南顶尖的中医团队拉过来了……
这种阵容实在……有点过于豪华了!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51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