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岭南著名针灸学家,生于中医药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
发明“颞三针”“智三针”“启闭针”“定神针”“老呆针”等“靳三针”疗法。
在《针灸医经类编》基础上主编全国统编五版教材《针灸医籍选》。
方言他们都得看他的书学习针灸。
接着是最后一位,赵思兢教授,这位更是重量级。
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证与教学,是医院的奠基者之一。
同时他还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学术经验被整理研究,成果收载入《岭南中医药文库》。
听刚才邓老对他的评价,岭南草药活字典。
就知道他的分量了。
总之,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是方言没听过的人。
怪不得有人说:
“不出意外,大学老师就是你最容易接触到的社会顶层。”
这里就是岭南中医的一部分天花板了。
众人倒是很亲切,办公室内的氛围瞬间变得热烈而务实。
这些岭南中医界的权威教授放下手头工作,纷纷围拢到邓铁涛和方言身边,目光聚焦在方言展开的那份空白提纲上。
然后开始了讨论。
核心讨论点是目标共识。
众人一致认同方言“战场速查手册”的紧迫性,强调简洁性也就是三分钟辨症、五分钟开方,以及实用性也就是就地取材、常见草药应急。
接着大家开始各抒己见,将方言的提纲框架细化。
方言作为早就有想法的人,提出手册的核心框架:
“看症识人”:用图表标示发热、浮肿、关节痛等战场常见症状的典型体征。
“就地取材”:按功效分类南方常见草药,附野外识别特征(如叶、花、根形态)。
“方随症走”:为每个病症配置2-3个加减方,确保药材易得、炮制简易(如捣碎外敷)。
主打就是一个“土”,怎么“土”怎么来,越是方便越是好。
甚至大家认为方言这本手册是打算拿给侦察兵深入敌后,长距离长时间潜伏侦查用的野外自救手册。
他自己就提出了一些方案后,也算是抛砖引玉,大家的讨论就紧贴着他的这个方案开始了。
黄耀燊教授作为外科方面和杂病方面的专家,立即建议加入他之前写过的岭南外伤急救验方,并且当场修改一些步骤,强调简化操作如驳骨丹、七叶一枝花捣碎敷伤口比西药纱布更实用。
刘仕昌教授作为温病学者,认同图表辨症,但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