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惹祸上身。”
这个老者的儿子是嘉靖三十三年的进士,供职翰林院编修,早些年,与裕王府也有些走动,故仗着自己底气足,做了第一个出头鸟。
有了第一个,那便会有第二个。
“这位大人,欲令我等敞开院门,家户,以迎灾民,实在荒诞,我等家业皆是辛苦经营而来,岂能轻易犯险。”
而后四五个人纷纷开口。
不过,海瑞可不愿跟这些人在堂前辩论,他也没有时间跟这些人堂前辩论。
他知此举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非议,也知自己做法有些偏激,可他毫无选择。
“来人……”
门前十几名带甲的士兵一拥而入。
“将这几人带下去,赈灾事宜为结束,不能放出,不许探视。”
“是,大人。”而后十几名兵士立即开始找准目标,架起那些刚刚开口的乡绅。
大堂中的乡绅,包括此县的县老爷都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海瑞这就说了一句话,便杀威棒高高举起,重重落下了。
“大明,还有没有王法,你们这是侵占民产,朝廷侵占民产……”
“狗官,我是举人,我是举人,你违背大明律法,不能拿我……”
…………
这些人虽然奋力挣扎,但年老体弱的他们,又岂会是这些年轻士兵的对手,一个个被强行押着,连拖带架的带了下去。
部分乡绅脸上顿时露出了为难之色,即便此时心中在不愿意,但也不敢再这个时候,多说什么。
刚刚开口的那些,可都是有门路的。
顿了片刻,在海瑞那威严的气势威压之下,最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纷纷表示愿意配合……
安排妥当后,海瑞亲自到了大街上引领百姓前往这些乡绅,以及县衙之中……亲自到粥棚查看……
入了夜后,海瑞又带着两名士兵巡查整座县城的街道,发现路上再无依偎取暖的百姓,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神色……
然而,他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仅仅只是暂时的安宁。
此时,寒风呼啸,冰冷的空气仿佛在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沉重,而县衙附近那那星星点点的烛火,却又给人带来一丝希望的温暖……
希望,就像是黑夜中,那若隐若现的烛光,又像是道路的不断延伸,指引着脚下的步伐,有希望,总是好的……
………………
到了深夜,两个送信顺天府的士兵终于到了北京城下,但此时已经到了深夜,京师是有宵禁的,而城门若是没有五军都督府或者内阁的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