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之时,评价成祖皇帝文韬武略,当属大明除太祖高皇帝之外第一人,在位之时,大明兵锋之盛,疆土之广,后来君主难以企及,但却有靖难之争,以小藩入大宗,对我们这一脉的宗室有开创之功,所以他将太宗文皇帝改成了成祖。
这些话,朱厚熜是不会跟外人说的,他跟自己孙子说的时候,却是一点掩饰都没有,将自己的全部想法说了出来。
而到了仁宗献陵之时,朱厚熜亦有评价,仁宗治国,当属第一,只可惜在位时间太短,他最希望朱翊钧能够像仁宗学习,收拾了自己,还有日后太子留下来的烂摊子,而后,将帝国拉到正轨上来。
当然,听完朱厚熜的评价后,朱翊钧真的想说,自己的老爹留下来的可不是烂摊子,他除了好色,几乎没有啥外的毛病,在位期间他依靠高拱可是干了很多大事,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
但朱翊钧还是忍住了。
到了宣宗皇帝景陵之时,朱厚熜对宣宗的评价也是很高,聪颖睿智,极具才能,在位期间能有效地治理国家,重视农业,鼓励生产,百姓富足,不仅如此,他还文武双全,安定边疆。
但是到了英宗皇帝的陵寝时,朱厚熜只是虔诚祈福,告祭仪式完成之后,拉着朱翊钧便要走。
朱翊钧询问为何不介绍咱们的这位祖宗。
朱厚熜只是笑着说道:“是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的君主,莫要学他。”
就这样,除了英宗之外,朱厚熜对每一个大明的历任君主都有评价。
并在回到住处的时候,还会继续剖析,而朱翊钧也全部认真听着。
可见,朱厚熜对朱翊钧期盼多深。
在陵寝处有着专门的看守,以及守陵人,每年的祭拜也由各大国公府去完成,朱厚熜唯一来的一次,就是上一任皇太子降生的时候,一转眼都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但那一次前来,朱厚熜正是壮年,来到此处,一方面确实是二子出生,他很高兴,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他要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政治意义大于一切。
但这次过来,他已经六十岁了,已知天命,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祈福,为太孙祈福,为大明社稷祈福。
最后,在到达皇家陵处的五日后,朱厚熜才带着朱翊钧来到了自己的陵寝。
此时陵寝之中,还有工匠在工作,不过内部墓室的构造已经完成。
这座陵寝共耗银八百万两,是现有陵寝之中除了永乐皇帝的长陵之外最大的一座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