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未曾受到严格的惩处,但此消彼长,成国公府也在嘉靖一朝,赶超英国公府……
此时的成国公,以及兄弟,皆为五军都督府担任要职,特别是成国公朱希忠,掌兵马司实权……
但英国公就成了代表陛下,前往皇陵的代表人物,在被弹劾之后,张溶便没有出任过拥有实权的军职……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听张元功绘声绘色的讲述。
而在此时的乾清宫中,胡宗宪,成国公,英国公都在。
胡宗宪虽属文官,但在东南绞倭的战争之后,与武将并无其他区别,而军旅之事,朱翊钧刻意的没有将张居正召来。
朱翊钧听的入神,手指在御案之上,轻轻的敲打,很有节奏感……
“车骑部三军紧密配合,参演人数多达十六万之众,演习长达三十多日。”
”军阵严整,气势如虹,营帐连绵,望不到尽头。操练之时,那喊杀声,仿佛能冲破云霄,令天地变色……“
“臣观之,大为震撼,只觉豁然开朗,就连戚继光本人也大为振奋,他说:“职援枹二十余年,亦未见十万之众……近得共集连营,始知十万作用。又似稍有豁悟,乃信边事真有可为。”
张元功讲的激动。
朱翊钧听的也激动。
在真正历史上,也有这次演习,只不过,当时是张居正拍板定下的,派遣前去观摩的也是兵部的官员。
“兵强马壮,戚继光会带兵啊……”朱翊钧笑着说道,算是对戚继光的肯定。
而下面的胡宗宪,听到朱翊钧的话后,赶忙出列:“陛下,戚继光自幼跟随父亲戚景通学习诗书礼仪和兵家战略……十七岁时承袭父亲戚景通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在嘉靖二十五年,他在登州负责对抗山东沿海的倭寇,并在兵策之上,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之后,山东备倭军调到北方,镇守蓟门,戚继光便带登州卫军前往,每年都是春去秋归,直到七年之后,也就是在嘉靖三十二年,进署都指挥佥事,署理山东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整顿军纪并继续抵御山东沿海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调任浙江,参绞倭寇大业,在浙江期间,戚继光多次取得抗倭胜利,嘉靖四十年,倭寇大举入侵台州沿海,戚继光率领将士在龙山击败倭寇,一路追杀,九战九胜,倭寇部分坠入江淹死,其余被几乎全部歼灭,他因功被升为都指挥使……”
“福建之战中,戚继光又先后攻破横屿、福清,功勋彪悍,在隆庆元年之时,曾在京师任职,不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