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孙子了。
在张居正的口中,武帝晚年有追思,就已经是很重的话了,可海瑞就直接表达了,你是想当汉武帝……
乾清宫内,除了成国公,英国公两人支持朱翊钧之外,方逢时,海瑞都觉得应该静待变化,不应该先下手为强……
朱翊钧很生气,倒不是生气海瑞反对,海瑞若是支持自己才怪了。
而是觉得方逢时这个兵部尚书,竟然也会觉得应该静待变化,先被动挨打一波,而后,有了大义,在进行后续的安排……
当然,虽然生气,可朱翊钧还是保持着理智,因为他明白,这个时候各有立场以及自己心中的担忧考量,所以他不迁怒于任何人。
不过,现在眼瞅着自己要成独断专行的君主了,他也有办法,将在京四品之上的官员全部找来,议论此事,先将这水给搅浑。
当诸多的臣子到了之后。乾清宫内气氛凝重。
朱翊钧端坐于主位,剑眉微蹙,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下方群臣。
秘奏的内容被公布……朱翊钧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后让诸臣来议。
“陛下,依臣之见,我朝当先发制人!”率先开口的是礼部尚书张四维,“如今蒙古蠢蠢欲动,若等其兵临城下,我朝必陷入被动。可在入秋之际,于边境烧荒,清边以绝蒙古骑兵之粮草,主动出击,方可保我大明边境安宁……”
张四维话音刚落,兵部尚书方逢时便微微皱眉,出列拱手,言辞恳切:“张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所得不过是一份情报,其真假尚未可知。俺答与我朝有封贡之约,若贸然出手,无疑是自毁和约,给人以口实,届时战火一开,生灵涂炭,得不偿失……臣还是觉得,应在辽东蓟门一线备重兵,痛击来犯之敌,到时,土默特部与察哈尔部的联盟,必定瓦解,西北也会无忧……”
“方大人,太过谨慎便是懦弱。”另一位官员高声反驳,“我大明兵强马壮,何惧蒙古?若不主动出击,反倒显得我朝畏惧他们,日后蒙古必定更加嚣张……”
“此言差矣!”方逢时并未动怒,只是耐心解释,“主动出击并非不可,但需时机成熟。如今我们应先积极备战,对九边进行严密巡查,加固城防,待掌握确切情报,再做定夺也不迟。贸然行动,只会让我朝陷入不义之地……”
“方大人,你这是畏敌如虎!”又有官员忍不住道,“若等到蒙古真的打过来,再备战就来不及了。”
一时间,官员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有人支持张四维的主动出击之策,认为先下手为强方能彰显大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