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官员激起波澜,朝局震荡,恐南巡难成,百官亦会惶惶不安……”
朱翊钧轻轻点头,又问道:“依先生所言,大义与时务,竟如此相悖?朕身为天子,难道不能两者兼顾?”
徐渭长叹一声,“陛下,古之圣王亦难全。昔汉文帝时,贾谊上书,痛陈诸侯之弊,欲削藩以强中央,此乃为大汉长治久安之大计,然文帝未采其策,并非不知其善,实因当时国力未盛,诸侯势大,若强行削藩,恐生内乱……”
“文帝权衡之下,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积累国力,待景帝时,才有底气削藩。此乃在大义与时务间寻求平衡……”
“多谢徐师傅解惑,朕已明了……”朱翊钧轻声说道。
朱翊钧早就做好了选择。
实际上,现在发生的事情,在之前朱翊钧都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对于皇帝南巡之事,沿途官员轰轰烈烈的迎驾,非常重视,继而,开始让自己的府库出现亏空的事件……
这是必然发生的。
即便放在后世百年之后,也会如此……
地方官员翘首以待的期盼着帝王的到来,皇帝来了,账单也随后而至……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劳民伤财,浪费国力,是不妥当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却又有不同的感触了。
皇帝陛下来了。
地方官府一文钱不想出,还想着从中枢的补助中赚一点,这多少是有些不尊重朝廷了吧。
往小的方面说,地方官员按照旨意办事,全部按照内阁拟定的方案进行,没啥大错……
可往大的方面想,地方官员接待这事办的冷冷清清,全部按照内阁一切从简的章程走,是不是证明朝廷的掌控力不足了,皇帝陛下在地方上的威望不高了……
应天作为都城,是老朱家皇帝的第二故乡,同样,他也是锦衣卫在南方的另外一个老窝。
南京留守太监,冯时修缮皇宫,在紫金山下,大兴土木建园子,这事,朱翊钧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起初,皇帝陛下很生气。
只想着把冯时,弄回来,让他去刷马桶……
可随着锦衣卫的深入调查,朱翊钧的看法改变了。
人家的这个园子,工程量庞大,耗钱资百万之巨,全是宰大户宰出来的……
这个财富,在那些大户手里,是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是不会流通的。
冯时,用特殊手段,通过给皇帝陛下建设园子,把这个银子弄出来,流到底层百姓的手中。
手段虽然不光彩,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