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沉默着回望着他……
终于,朱翊钧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空旷的殿内几不可闻。
他对着画像,用一种近乎耳语、却又清晰无比的语调,低声呢喃道:“皇爷爷……”
“……他,可没有您聪明啊……估摸着修不明白……”
“罢了罢了,修不明白,能糊住人就行……反正今日,也糊住了朕……”
“我本土道教一直都是在汉地流传,若是朱常洛真有这份天赋,将道家带出国门外,在南洋发扬光大,也算是他的一番功绩了……您保佑这玄孙把……”
朱翊钧还是很会调节自己的忧虑的……南洋府,老大肯定是要去的,因为他是皇长子,要起到表率的。
至于到那里是治国安民,还是寻仙传道,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万一,儿子真的在南洋府将道教发扬光大,也是宣扬本土文化了,这也是功德一件。
话说回来,要是真的成了,南洋各岛屿,都改信了道教,弄不好自己这儿子,在历史上还能混成一方道祖呢。
自己这个做老子的,只能给他安排贤臣良将镇场子了……
大明万历十一年,正月八日。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如期开始。
皇极殿内,庄严肃穆。
丹陛之下,文武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按品级序列,肃然而立……
蟠龙金柱高耸入云,御座之上,朱翊钧身着明黄十二章衮服,头戴翼善冠,神情威严而沉静。
经历了几日来的休沐,这位年轻的帝王再次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新一年的朝政。
新年第一次大朝会,是定调子、划重点的时刻……
内阁首辅申时行手持玉笏,率先出列,立于御阶之下,声音洪亮而清晰地开始了他作为内阁首辅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臣申时行,谨代内阁及六部九卿,恭奏陛下……”
“万历十年,仰赖陛下圣德,百官用命,将士效死,黎民勤勉,我大明四海承平,百业俱兴,诚乃中兴之盛景!”
…………
“然,盛世之业,耗费亦巨!去岁国库收支,户部已详细核算,臣谨陈其要:
“西域经略,路途遥远,转运艰难,耗费粮秣军资无算;辽东筑城戍边、南洋水师舰船维护、军械更新、将士犒赏,亦需巨资……”
……
“去岁国库岁入,得益于商税激增、农税改制清丈之效,虽为历年之冠,然刨除上述开支,盈余却不如万历八年。”
朝廷管理,就是挣银子,花银子。
朱翊钧听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