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地全盘赞成,而不是真的发表自己幼稚的见解。
加上舅舅长孙无忌也给他详细分析过《帝范》的三篇内容,还教他怎么来回复。
“雉奴说的不错!”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没想到这个从未出仕过的爱子,竟然对治国之道有如此敏锐的心思。
李世民感慨着说道:“为君之道也好,治国之道也罢,其核心的一点便是平衡!”
“一旦失衡了,便会引发许多不可遇见的危害,甚至会遇到大的灾难!”
说到制衡这个点,李世民心里又想到李承乾和李泰两人,脸色也带着些许的无奈。
藩王的制衡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件事情,可关于皇子的之间的制衡,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李治看到父皇的脸色有些不对劲,他的神色微微一顿,随后低声询问道。
“父皇,您可是遇到了烦心事?”
“如果方便述说,儿臣愿意当您的倾听者。”
听到儿子宽慰的话,李世民也把心中的忧虑压制下去,脸上重新恢复淡然之色。
这些话只能压在他一个人的心底,对谁也不能说出来。
而且李世民对李治的期待,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安乐王,不希望他来掺和皇家权力的争斗。
以后李治能辅佐承乾巩固江山,那就是李世民的最大心愿。
李世民微微摇了摇头,随后摆了摆手说道。
“雉奴,父皇没事。”
接着他转身走到身后的架子上,并从最上面拿下一卷崭新的竹简。
李世民打开竹简看了一眼,随后坐下御台来到李治的跟前,并将其交到李治的手上说道。
“雉奴,这是父皇新写的第四点审官,你拿回去认真看一下吧。”
“等你看完以后,再交还给父皇。”
因为最近几天他都在做调动官吏之事,而在这种大调动之下,他也顺手把审官这一部分经验写下来。
李世民自认为在识人审官方面,他的眼光足以和秦皇汉武等人相媲美,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他手下的一众文武大臣,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对他忠心耿耿。
李治欣喜地接过竹简,随后满脸笑容地抱拳行礼道。
“父皇,儿臣一定会用心拜读!”
李治握着竹简的手略微有些颤抖,脑子也想起了舅舅说的一句话。
“《帝范》乃是陛下写给未来帝王之书,现在陛下把此书先给殿下您看,这背后蕴藏圣意啊!”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他是第一个把《帝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