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杜荷的反问,不仅是褚遂良,就连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也开始皱着眉头认真思考。
沉默了片刻。
褚遂良朗声回答道:“自然是造福百姓。”
对于褚遂良的这个回答,大殿内的所有人都赞同地点了点头。
不管是修路、造桥、筑堤坝、防灾害等等举措,都是以民生为主,因此褚遂良的这个回答并没有错。
杜荷也赞同道:“褚侍郎说的没错,造福百姓是这笔银子的最终归宿。”
接着杜荷的话锋一转,提高着音量说道。
“现在这帮战死将士的家庭,因为严重缺少劳力而难以耕种,现在连维持生计都是个大难题。”
“褚侍郎,你认为朝廷该不该多拿国库的银子去造福他们?”
“这种方式算不算最简单直接?”
好家伙!
众人被杜荷的一番话,给彻底震惊住了。
因为按照杜荷的逻辑所言,朝廷多给将士抚恤金,是造福百姓最直接的手段。
可褚遂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想了一下马上反击说道。
“杜尚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朝廷给的抚恤金终有用完的一天。”
“而朝廷给受重伤和战亡将士的家庭,永久免除田税,才是造福百姓的最好方法!”
“下官认为朝廷拿着这笔银子,用来做修桥、挖新河道和修筑水库等事情,才是对所有百姓都有益处。”
褚遂良作为熟读史书的文学大家,对强秦和强汉等朝廷所颁行的法令,研究的非常透彻。
他认为当前朝廷颁行的许多法令,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仁政。
如果法令制定的太过丰厚,便会过犹不及,最后不仅讨不了百姓的好,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动乱。
在他们这帮门阀世家出身的人看来,只要百姓不饿死,便不会闹事和造反。
所以历朝历代的君主和重臣,在制定法令的时候,对百姓都是比较苛刻。
杜荷摇着头说道:“褚侍郎,你可知道当前我大唐百姓的现状吗?”
“百姓家别说缺少耕牛,甚至不少人连铁制的锄头都没有!”
“在缺少劳力的情况下,你认为单靠一两个妇孺和稚童,就能把他们那贫瘠的下等田耕作好?”
“虽然朝廷给百姓免了田税,可他们的生活依旧过的很凄苦,不多给点抚恤金,他们连吃饱饭都是一个难题。”
“我们不能让最底层的士卒流血牺牲,还让他们的家眷忍饥挨饿!”
当前大唐最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