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由不得他来掌控。
没过多久。
等杜荷回到工部的时候,发现大堂内除了少数几个流官,其他人员全都出去了。
杜荷朝一个工部司的一个令史招了招手,随后低声询问道。
“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
年老令史连忙抱拳道:“回杜尚书,四司郎中带着各司的人,出去制作新犁了。”
距离交差的时间仅有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他们必须争分夺秒把新犁做出来,而且还要不断地试验和改进。
现在好不容易获得一个立功的机会,下一次再立功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杜荷摆了摆手说道:“本尚书知道了,你去忙吧。”
“诺!”
年老令史恭敬地行礼后,低着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位上。
杜荷看到大家都卯足了劲在做,脸上也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下,就连萧锴这吊儿郎当的货色都变得认真起来,看来以后施政可以多用这种形式。
杜荷回到办公房后,先是给自己烧了一壶茶汤,随后一边悠闲地喝着茶汤,一边思考明年要做的事情。
思考了将近大半个时辰,杜荷也明确了明年要做的事情。
“造纸术、筒车和提炼精盐三件事,倒是可以先做出来。”
“至于研制火药,恐怕三五年还不行。”
当前大唐已经有造纸术,只是工艺比较落后,制作纸张的周期长达数月乃至一年以上。
而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缩短造纸的时间以及提升纸张的品质,这样的难度会小很多。
至于筒车和精盐的革新,对杜荷来说难度最低,因为他知道基础的原理。
只需要招来一帮制作木匠和晒盐的官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有很大的把握做出来。
研制火药和革新其他三样东西相比,难度天差地别,而且研制火药的时候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清晰了明年要做的事情,杜荷的心里也变得充实了不少。
就在这时,一名工部署官敲响了办公房门。
“叩叩叩。”
“杜尚书,殿中侍御史崔神基有事求见。”
工部的人都知道崔神基出自清河崔氏的身份,也知道他是杜尚书的好友,所以他来工部的时候并没有人阻拦他。
如果是其他的七八品官吏来求见杜荷,恐怕连工部的大门都进不来。
杜荷当即说道:“把崔御史请进来吧。”
“诺。”
门外的声音响起后,很快传来离去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