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魏征担任侍中的时候,李世民想要下达的不少诏令,都被魏征给驳斥回去。
譬如天下稳定百姓富足之时,陛下就想建一些宫殿用以消暑,魏征认为陛下心生奢靡怠惰之心。
于是连夜写了一封《十渐不克终疏》,并于第二日呈给陛下,最终说服陛下打消大建宫殿的念头。
除此之外魏征还反对李世民去泰山封禅、阻止李世民娶有婚约的女子为妃、劝谏李世民惩戒杨妃的父亲等等。
听到刘洎的猜测后,杜荷满脸复杂地微微点了点头。
或许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可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在削弱支持东宫的势力。
杜荷看到刘洎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悦,于是开着玩笑说道。
“刘伯伯,把一些政务分出去也好,您老也有更多的时间在家把孙子刘敦行教育好。”
当前刘洎只有两个子嗣,长子刘广宗和次子刘弘业,因为早些年一直遭遇兵乱而疏于对他们二人的管教。
现在刘洎的这两个不成器的儿子,还在地方的郡县担任县令和县丞。
先前刘洎把长子刘广宗运作到刑部,当刑部司的一名小主事,没想到那混小子还闯出一个大祸出来。
吓的刘洎连忙把他丢的远远地,眼不见心不烦。
“哎!”刘洎叹了一口气说道:“杜贤侄,老夫那孙儿学不成武不就,就爱拿着一把锄头去种地。”
“老夫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那混小子跟个犟驴似的不听劝。”
他唯一的孙子刘敦行今年刚满19岁,虽然已经门荫出仕,但是现在还只是个流外五等的司农司太仓署农圃监。
曾经的刘洎对孙子寄予厚望,现在也看开了,任由他在太仓署瞎折腾。
杜荷笑眯眯地说道:“刘伯伯,要不把刘敦行丢到屯田司当书令史?”
“屯田司事及农耕,也算是跟刘敦行的兴趣一致。”
“让他历练三两年沉淀一番,到时候我把他提拔为屯田司主事,也算是入品的官职。”
看到杜荷有意提携他的孙子,刘洎的脸上顿时露出一抹意动。
杜荷现在的能耐他心里十分清楚,而且工部在杜荷的执掌下,后续肯定还会继续弄出比较大的动静。
于是刘洎也没有玩虚情假意推脱那一套,而是朝杜荷抱拳感慨道。
“那就麻烦杜贤侄了!”
“如果敦行那混小子不听话,在工部到处惹是生非,你不必给伯伯面子,该收拾就要收拾他!”
杜荷微笑着点了点头。
在工部没有人敢瞎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