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考虑书籍的事儿。”
对于朴得欢的意见,朴成性的态度是嗤之以鼻:“书籍确实不顶吃也不顶喝,但是书籍能让吐蕃变强,同样也能让高丽变强。”
“至于你说的种子和农具……大明虽然是高丽的宗主国,然则大明的土地情况和高丽的土地情况并不相同,能在大明高产的种子,到了高丽之后却未必能高产。”
“如果单纯的只是为百姓考虑,高丽现在更应该考虑买一些能吃的东西,比如说米、面、豆之类的。”
“但是,为了高丽的未来考虑,高丽现在更应该考虑的是购买书籍,哪怕先苦一苦百姓。”
朴成性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拼着一代人吃苦,未来百年却能受益无穷,孰轻?孰重?”
再次沉默了一会儿,朴成性又继续说道:“还有,要再往大明多派一些读书人,让他们来大明学习学问,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随着朴成性的话音落下,朴得欢却是陷入了沉默当中。
朴成性的话对么?
肯定是对的。
其实高丽这几年一直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而之所以能够进取,则是因为胡元时期由中原大量流入高丽的书籍。
可是朴成性的话又不全对。
因为随着胡元国势日颓,胡元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也彻底凉凉,国主王颛现在借不到胡元的势,辛旽日益跋扈,高丽国内可以说是乱象日显。
在这种情况下,高丽更应该囤积一些粮食和物资,尤其是铁器一类的东西。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国主拥有彻底干掉辛旽的底气。
眼看着两人谁也没办法说服谁,朴成性无奈之下也只能叹息一声道:“等明天拜见杨少卿的时候再说吧。”
“另外,等明天确定好榷场贸易的东西之后你还要尽快回高丽一趟,把要拉来榷场贸易的东西都让人运送过来。”
朴得欢的嘴巴张了张,过了好一会儿后才说道:“杨少卿未必愿意把书籍卖给高丽。”
朴成性微微一怔,问道:“你怎么知道?”
朴得欢微微摇头,叹道:“我没有证据,但是我感觉就是这样子。”
略微顿了顿,朴得欢又补充道:“或许从今天看到的那些苦役身上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
朴成性暗自琢磨一番,皱眉道:“如果是这样儿的话,那就比较难办了。”
两种不同的囚服,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
很明显,那些胸前没有倭字的苦役应该都是大明百姓,而那些胸前有倭字的苦役,要么是真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