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面子的问题(3 / 4)

弃法兰克地区的海岸线,将军队迅速撤往内陆。

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山林、丘陵间重新部署防线,利用复杂的地势与唐军展开周旋。

唐军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占据优势,但面对西方复杂多变的地形、数不清的陷阱,以及联军灵活狡猾的游击战术,双方陷入了胶着的僵持状态。

这一切,都在穆阿维叶的预料之中。

他十分清楚大唐帝国的强大,其庞大的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

但他也明白,战争是一场消耗巨大的博弈,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有其承受的底线。

大唐不远万里西征,如今已近两载。

这两年间,数百万大军的吃喝用度、武器装备的损耗补充、后勤物资的长途运输,每一项开支都是天文数字。

即便大唐国库充盈,如此巨大的消耗也渐渐让其捉襟见肘。

穆阿维叶坚信,只要继续拖延下去,大唐皇帝定会权衡利弊,做出退军的决定。

但他深谙汉人的文化习俗,在谈判与妥协时,必须给对方留足面子。

于是,他授意查士丁尼开始撰写降书。说是降书,实则字里行间充满求和之意。

在这份精心撰写的文书中,后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将姿态放至最低,对大唐帝国的强大实力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赞美,承诺愿意停止一切抵抗行动,并且表示愿意在贸易往来、领土划分等方面做出一定让步,只为给大唐皇帝搭建一座华丽的“台阶”。

两仪殿内,寒风发出呜呜的声响。

李治静静的坐在太师椅上,目光凝视着脚边跳动的火炉。

火苗欢快地跳跃着,将温暖洒在殿内,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永徽三年即将画上句号,元日本该是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时刻,可李治的心情却异常沉重。

君士坦丁堡虽已被唐军收入囊中,但后续与西方联军的对峙和周旋,显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

朝堂之上,众多大臣纷纷上奏,言辞恳切,他们的意思十分明确——停止西征。

其中一位大臣的观点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该大臣在奏折中写道:“陛下,无论是什么民族,皆无法以暴力强行征服,唯有收其心,方能使其心悦诚服。单纯依靠武力镇压,只会激起民众的反抗,难以实现长久稳固的统治,唯有通过文化交融、政策怀柔,方能赢得民心,稳固我大唐在西方的基业。”

然而李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亲自提笔,在奏折上批复道:“无论何族,皆可

最新小说: 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红楼大官人 重生赐婚宴,渣男太子喊我小皇婶 大明:外甥别哭,舅舅扛你上皇位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封疆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