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龙江之行(1 / 1)

赵王一行人抵达船厂时,得到消息的刘业早已带着一众骨干工匠在厂门外恭候。见到赵王亲临,众工匠皆是惶恐又激动,跪倒一片。

“都起来吧。”赵王下了马车,态度平和,“本王今日来,不是来摆王爷架子的,是来与诸位工匠师傅一同解决问题的。带路,先去瞧瞧那钢铁龙骨!”

刘业连忙起身引路,一边走一边汇报遇到的困难:“王爷,伯爷,非是小老儿等不尽心,实是这钢铁铸造巨型构件,难度超乎想象。”

“试了几次,不是内里气泡密布,强度不足,便是冷却时应力不均,导致扭曲变形,最长的一次,铸出约三丈长的一段,却弯如弓背,根本无法使用……”

赵王听得仔细,不时发问:“所用铁料是何配比?烘范温度几何?浇铸速度如何控制?冷却时可曾尝试覆以热沙缓冷?”

他所问皆切中要害,显示出极高的专业素养,让刘业等工匠又是惊讶又是佩服,回答得更加详细。

江云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赞。赵王这位“材料专家”果然名不虚传,其提出的许多思路,甚至带有一些初步的“材料科学”和“热处理”的影子,远超这个时代普通工匠的认知。

众人来到巨大的铸造工棚内,只见地上散落着几段失败的钢铁龙骨试制品,有的布满气孔,有的扭曲变形,仿佛巨兽的残骸。

赵王俯下身,仔细检查着断口和瑕疵,眉头紧锁。江云也蹲在一旁,脑海中飞速回忆着前世有限的相关知识。

“气泡多是因铁水中气体未除尽,浇铸时卷入空气,或是范模过于潮湿所致。”

赵王沉吟道,“或许可尝试更高温度的炉火,延长铁水静置时间,让其内杂质和气体充分上浮。范模必须彻底烘干,甚至预热。”

刘业连连点头:“王爷明鉴,小老儿也想到了一些,只是这铁水静置过久,恐其温度下降……”

“那就改进鼓风设备,确保炉温足够高且稳定!”赵王断然道,“本王可调拨精通此道的匠人来协助。”

他又指着那段弯曲的龙骨:“至于这变形,乃是冷却不均所致。”

“各部厚薄不一,冷速自然不同,热胀冷缩之下,必然内应力巨大,导致变形甚至开裂。或许……可以尝试整体均匀缓冷?”

“比如,铸造完毕后,不急于脱模,将其整体埋入预热过的干沙或石灰中,令其极其缓慢地冷却,或许可减少应力。”

“均匀缓冷?”刘业眼睛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关键。

江云在一旁听着,忽然插话道:“王爷,刘大匠,除了铸造工艺,或许我们也可以在龙骨结构本身上想想办法。如此长的整体铸件,确实容易出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分段铸造?”

“分段铸造?”赵王和刘业同时看向他。

“对!”江云思路越来越清晰,“将整条龙骨分为数段,每段长度控制在工艺更容易掌握的范围内。”

“铸造完成后,再通过精巧的榫卯结构,或者……甚至可以用巨大的钢铁销钉和加强箍,将其牢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如此,不仅降低了单次铸造的难度和风险,即使某一段出现问题,也只需更换该段即可,无需整体报废!”

这个想法,如同在众人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赵王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精光爆射:“妙啊!分段铸造,组合连接!此法大妙!既解决了铸造难题,日后维修更换也更为便捷!江云,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刘业等工匠也是茅塞顿开,纷纷激动地讨论起来:“对啊!怎么就没想到分段呢!”

“如此便可化整为零,逐个击破!”

“连接之处如何确保强度,需好好设计……”

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火热起来,之前的迷茫和沮丧被新的希望和思路所取代。

赵王当即拍板:“就按江云说的思路办!刘大匠,你立刻组织人手,重新设计分段龙骨图纸,重点考量连接结构之强度与密封!”

“本王会立刻行文,调集金陵乃至京畿最好的冶炼、铸造工匠前来助阵!所需一应物料,皆按最高标准供给!”

他看向江云,目光中充满了赞赏与期待:“江云,看来本王此行,真是来对了!你这奇思妙想,每每能于山重水复处,辟出柳暗花明!”

江云谦虚道:“王爷过奖,此乃众人群策群力之功。臣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具体实现,还需倚仗王爷与诸位大匠之能。”

有了新的明确方向,整个龙江造船厂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匠们围绕分段式钢铁龙骨这一核心构想,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设计与试验当中。

江云与赵王则留在了船厂,每日与工匠们一同研讨细节,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江云知道,距离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大昌新型战舰问世,已然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浩瀚的海洋,正在向这个帝国,缓缓揭开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