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圣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姑苏,皇帝杨宣对江云“火上浇油”的计策大加赞赏,朱批只有铿锵有力的四个字:“准奏!速办!”
休假的悠闲时光戛然而止。
江云与王世文立刻行动起来,太仓军港再次变得喧嚣忙碌。
水师战舰进行最后的检修保养,新招募的水手加紧操练,而最重要的,是十几艘经过伪装、看起来与普通商船无异的货船,被秘密地装满了货物——
不是丝绸瓷器,而是成捆的大刀、锋利的长枪、厚重的竹弓、一袋袋的箭矢。
宋洪源被委以重任,这位精通多国语言、熟悉南洋水情的商人,此刻将成为这场特殊“军火贸易”的总管。
他对这项任务既感兴奋又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参与重大历史的使命感。
舰队再次扬帆起航,目标——混乱的倭岛。
这一次,他们没有直接前往已经杀成一片血海的左渡岛,而是采取了更为狡猾的策略:环绕倭岛航行。
船队沿着倭岛曲折的海岸线,寻找着每一个可能存在的港口或登陆点。
每当发现一个颇具规模的聚居地或属于某个大名(领主)的港口,宋洪源便会带着少量精干护卫,以“来自南洋的商人”身份登陆,与当地统治者或实权人物接触。
他的说辞经过精心设计:“尊贵的大人,我们来自遥远的南方,听闻贵地勇士骁勇,却苦于兵器不足。
我等恰有一批上好的兵刃甲胄,乃南洋精铁所铸,锋利无比,坚固异常。若大人有意,价格好商量。”
起初,一些较为谨慎或偏安一隅的大名还持怀疑态度。
但当他们亲眼看到那寒光闪闪的大刀、韧性极佳的弓弩时,贪婪很快战胜了疑虑。
尤其是在得知邻近的对手可能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武器后,恐慌和竞争心理促使他们迅速达成交易。
黄金、白银,被源源不断地搬上江云的货船,换下来的则是一批批足以武装数百甚至上千人的武器装备。
江云的原则是:不卖给最强者,专挑那些实力中等、有野心又缺乏资本的小大名,或者正在交战的双方都卖,确保力量均衡,让战火持续燃烧。
王世文站在船头,看着又一批武器被卸下,换来几箱沉甸甸的金子,不禁感叹:“太白兄,咱们这哪里是经商,分明是在播种死亡啊。”
江云目光深邃地望着远处倭岛上山峦的轮廓,语气平静却冰冷:
“唯有让他们流尽血,我们将来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来收拾这片河山。”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倭寇袭扰我沿海百年,这笔血债,总要有人来还。”
原本,江云还考虑过出售粮食,以彻底解除这些战争机器的后顾之忧。
但是大昌虽近年粮食略有盈余,然天有不测风云,国之粮仓岂能资敌?
且倭人若粮草充足,战事恐绵延无期,反而不美。
让他们在争夺银矿的同时,也为口粮发愁,更能加速其消耗!
江云深以为然,遂放弃了卖粮的计划。饥饿,同样是削弱敌人的有效武器。
就在江云的船队如同幽灵般环绕倭岛,精准地向各个火堆投下干柴的同时,倭岛内部的混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石见银山就像一块散发着无尽诱惑的磁石,吸引着周边所有贪婪的目光。
每一天,都有新的冲突爆发,都有家族覆灭,都有土地易主。
然而,在这片杀红了眼的狂潮中,却有两个势力保持着异乎寻常的清醒与警惕——石见国和出云国。
这两个国家位于佐渡岛,是当初江云登陆后首当其冲的对手,也是真正领略过大昌水师雷霆之威的国家。
当初江云的水师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左渡岛,展示出的强大火力和严明军纪,让他们至今心有余悸。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在占据绝对优势、银矿唾手可得的情况下,会突然“不支”撤退,将这座宝山拱手让人?
起初,他们以为是内部变故或后勤不继。
但当他们看到周边势力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扑向银山,而大昌的船队却只是在海上游弋,甚至开始向各方出售武器时,一个可怕的念头逐渐浮现在他们脑海中:
这根本不是什么撤退!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陷阱!大昌人是要用这座银山作为诱饵,让倭人自相残杀,自我消耗!
“好狠毒的计策!”石见国国王在城堡中愤懑地捶打着地板,“我们都被算计了!”
丞相也面色凝重:“现在明白,已经太晚了。我们已经身陷局中,其他大名不会相信我们的判断,只会认为我们是想独吞银山。如果我们不参与争夺,立刻就会被周围的饿狼撕碎!”
为了自保,石见和出云两国不得不也被迫卷入了这场混战。
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之前与大昌交战积累的一点经验,勉强在乱局中站稳脚跟,但损失同样惨重。
他们一边艰难地应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一边忧心忡忡地关注着海上那支若隐若现的大昌舰队,深知真正的威胁从未远离。
就在这混乱达到顶点之际,一个不知从何处兴起、却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的消息,传遍了交战各方的军营和城堡:
“听说了吗?左渡岛上,不止有银山!在其他地方,发现了储量更大的金矿!”
“真的假的?!”
“快!打下左渡岛!银子和金子都是我们的!”
本就杀红了眼的各方势力,听到“金山”二字,理智彻底被贪婪吞噬。
战斗变得更加疯狂和惨烈,每一次冲锋都带着不惜一切代价的决绝,每一场战役都变成了不死不休的炼狱。
海面上,江云站在旗舰的舰桥,听着宋洪源汇报刚刚从岸上眼线那里传来的“金山消息”,嘴角露出了掌控一切的冰冷笑容。
“看来,我们撒下的种子,已经开始结果了。”他淡淡地说道,“传令下去,货物售罄,准备返航。接下来,就让他们自己好好享受这场盛宴吧。”
舰队调整航向,驶离了这片被战火与贪婪笼罩的海域。
身后,倭岛的厮杀声,仿佛透过海风,隐隐传来。
一场由他亲手点燃并不断添柴的大火,正在那片土地上熊熊燃烧,而最终的受益者,注定将是隔岸观火、伺机而动的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