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
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手提袋,里面装着纪念品。
方言解开系着蝴蝶结的包装绳,翻开袋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烫金封面的《上海风物志》,翻开扉页,钢笔字迹工整地写着“赠方言同志,愿沪上之行如书中锦绣,常忆常新”。
书下压着一套六枚的手绘明信片,印着外滩钟楼、豫园九曲桥、南京东路老字号的旧影,背面还盖着城隍庙的纪念邮戳。
再往下,是一个裹着棉纸的方形物件,拆开竟是只小巧的琉璃镇纸,蓝紫色的琉璃里封存着金色箔片。
镇纸旁躺着个铁皮盒,打开后是半斤装的大白兔奶糖。
最底下压着块深褐色的布料,展开是条真丝手帕,边角绣着白玉兰,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线头,想来是老裁缝的手艺。
手帕里还裹着枚铜制的外滩纪念章,正面浮雕着海关大楼,背面刻着“上海1978”,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年头就兴这个,方言笑了笑把东西放好,然后去洗了个澡。
出来后给自己扎了两针醒酒,免得明天头疼,等留针时间够了后,方言这才躺在床上睡了过去。
等到再次醒过来,方言在台灯微弱的光线下看了下枕头边的手表时间,五点五十。
果然生物钟已经定死这个时间了。
从床上爬起来,就在房间里面站桩晨练后,方言又去洗漱了一番,然后就出门了。
踏入餐厅,浓郁醇厚的食物香气扑面而来,瞬间勾起方言的食欲。
只见取餐区,冒着腾腾热气的蒸笼一字排开,一旁的烧麦面皮裹着油亮的糯米,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香菇丁与咸香火腿。
粥品区,大锅里的白粥熬得浓稠绵密,米香四溢,表面还浮着一层诱人的米油;旁边的红豆粥则红得透亮,颗颗红豆煮得软烂,豆沙与米粒交融,散发着甜蜜的气息。
方言盛了一碗白粥,又舀了一小碟店家特制的爽口小菜。
再往前走,是热菜区。
有浓油赤酱的本帮红烧肉,色泽红亮,块块方正,看着就软烂入味;还有清炒时蔬,嫩绿的青菜、脆爽的豆苗,在油亮的汤汁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方言没有大请早吃红烧肉的习惯,只是挑了些青菜。
饮品区同样丰富,热气腾腾的豆浆散发着豆香,一旁的咖啡香气馥郁,几个大保温桶里,还盛着香气扑鼻的红枣桂圆茶、菊花枸杞茶,供人按需取用。
方言在这里倒了一杯豆浆。
不远处,还有师傅现场制作的面条与馄饨。
北方来